APP

下载通川客户端

新闻热线:0818-6086866 通川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18-6086866 邮箱: 619516370@qq.com

【达城茶馆】长梯村,云门天寨下的国家级传统村落

今日通川 2021-03-14 09:58 3768

达城茶馆


关于达城,不同年龄的人有不同的认知,一致的是,她是我们共同热爱的家乡;我们达城人爱时尚,我们达城人爱怀旧,我们达城人更爱聊天。


把你的龙门阵摆给大家听!这里,便是“达城茶馆”。打开手机,清茶一杯,或回忆、或畅想,或打赏、或吐槽,谈天说地,说古论今,在我们自己的“达城茶馆”。


本期茶馆,请听郑景瑞老师讲——



长梯村,云门天寨下的国家级传统村落

当年,站在通川区“青宁·云门天寨”的顶端,老友梁乔告诉笔者:山下那是一个传统村落。笔者脑海由此烙下深深的记忆。当笔者再次前往这里,小车刚翻越云门天寨,同车的朋友鲁登常透过车窗,欣喜地说:“我就生长在这“V”形的长梯村。”


如今的长梯村2020年5月由原保丰村和原长梯村合并而成,幅员面积11.47平方公里,13个村民小组,2500多人。2017年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属于国家级生态原产地保护区。


古柏树,2021年郑景瑞摄


长梯村的主要传统院落

从通川区安云乡楼房村下油坊河岸到岩门、鲁家岩院子的分路处,百步石梯陡峭无比,人称长梯;从牯牛坎河岸到岩门垭豁也有有上千步陡梯。于是,人们把这两段石梯叫统称长梯。长梯村因此而得名。全村在两山之间,依溪而成“V”字形,山环水抱,素有“九岭十三湾,湾湾水不干”之说。


长梯村里分布着汪家大院(又称汪家扁大院)、韩家岩院子、鲁家岩院子(又称长房子)、学堂院子、弯头院子、老房子、四合头院子等大大小小的传统院落,而以王、 鲁、韩三大姓氏居住的汪家大院、韩家岩院子、鲁家岩院子为这里的主要村民聚居点。


汪家大院背靠空中草原,成立人民公社时为2个社,后演变为4个社,今为9、10两个组。据王氏家谱记载,此处早前为汪姓人家卖给王姓人家,因此得名汪家扁。汪家扁王姓始祖王相井于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购得此处房地产。随着王姓人口的增加,逐步建成梯形状的庞大的建筑群,人称五层院。汪家大院依地势而建,坐东朝西,主要建于清代。大院最上一层的老屋是标准的四合院,厅房和右环房建有三层楼高,门雕花彩绘十分讲究;中上院子、中间院子和中下院子各为三合院,底层院子为独具特色的四合院。除此而外,底层院子西侧不远处的山坡上还有弯尺拐状的房子。房屋一柱一檩与隔一檩立一柱,墙体竹编夹泥墙,前出檐廊,结合地形,厢房采用吊脚楼的形式,具有山居乡土风情。内有两个天井,解决了暗房的采光与通风问题;多个平行及垂直过道,解决交通联系及通风的问题。五级台阶,凸显建筑威仪。用料粗壮,少有繁杂的雕刻装饰,显示出朴实粗犷的风格。建筑面积达3000余平方米。院落群保存基本完好。2017年被通川区人民政府确定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11组的韩家大院,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为入川始祖韩文恭第九代孙韩智奇所建,分前中后三层,三十余间,建筑面积1000余平方米,内有议事堂、花园,院下有砖砌通道,门前有鼓乐台、上马台,建筑结构严谨,院坝皆是青石板铺设而成,是一座川东农耕文化民居大院,远看好似一座院中院,整体建筑坐西向东,依地势而建,独具特色。中、后两层院保存基本完好,前院在2017年腊月被烧后仅剩堂屋。


鲁家岩院子又叫长房子,清朝乾隆年间,鲁正品、鲁正爵、鲁正连三兄弟在父母的统一安排下,一次性建起了8间坐东朝西的连排式穿斗木质七柱房,堂屋右边房三间,左边房四间,堂屋宽约4.8米,其它房宽约4.4米。堂屋雕花彩绘与当代名居大体雷同。后增加至18间。而离奇的是,在不缺木材年代,堂屋左右靠边两排7柱房,实际只有3根柱子着地。整体坐落有序,巷子、阶梯、地坝、屋檐、屋顶布局紧凑规范。宽大的地坝加上七步排马梯把丈八顶九的木房显得高大巍峨,庄重严肃,气势十足。


古道,2021年郑景瑞摄


长梯村里的传说故事

牯牛坎的故事。鲁家岩天生桥附近有一块巨大的长方形石头,高约三米,上有两个牛脚印,形似石船。相传石船在桥沟河中游来游去,时而游到桥沟河的上游,时而游到桥沟河的下游。有一天,石船正在河中游动的时候,突然间狂风大作,雷鸣电闪,一个闪电将石船击中,从此石船再也游不动了,躺在了河中。大石头上两个硕大牛脚印传说是牯牛留下的。曾经,村民在天生桥边田里栽的秧苗经常被动物吃掉,却不见踪影,为此大为恼火。于是,村民每天深夜便到秧田周边悄悄地观看,一探究竟。一天晚上,一个村民看到一头大水牯牛在田里放开肚皮吃秧苗。村民不动声色,悄悄地回到家,拿来一只鸟枪,对准牯牛,砰的一声打了去。正在吃秧苗的水牛中枪后,一声狂叫,带伤发疯狂奔,并以大石头为跳板,飞奔过河,跑得无影无踪,而雷击石上留下了两个深深的的牛脚印。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发生现过秧苗被牛吃的事。这里便得名牯牛坎。


想儿洞的故事。桥沟河蜿蜒曲折,河水奔流而下,两边山势笔立。在唯一通往天生桥的陡崖(俗称牯牛坎石崖)处,有圆形石岩,状似人体臀部,两岩石中间自然生成一条缝隙,缝隙上下较窄,中间略宽,最宽处有0.18米的椭圆洞,由于常年晒不到太阳,洞口微微湿润,有苔藓分布,因而得名想儿洞。据传,此洞可以测试孕妇生男生女。怀孕后的妇女,可在每月农历初一或十五来到洞前,下跪作揖,再向洞中抛一颗小石头,如果有响声传出将生儿子,如果没有响声则是生女儿。在科学不发达的时期,这个神秘的石洞成为方圆十里八乡村民知晓的想儿洞。


打人沟来历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东乡县王家坪的王尤,善骑射,会武功,文武双全,在保丰寺教书。他相信“十个挣的,不如一个睏(睡)的”的说法,羡慕保丰寺这块“金鸡吐莲花”的风水宝地,打起主意,想把他去世多年的父亲迁葬进庙里,以便世代坐享荣华富贵。他知道如果明来,寺庙长老和僧人肯定不答应。他便称夜深人静的时候将他父亲遗骨偷偷埋葬在了寺内。下葬前,寺内一小菩萨隔得远,便没去烧香、磕头。小菩萨很是想不通,每当半夜或寺庙开展活动时,那小菩萨就吼“王尤偷葬保丰寺”。僧人得知,在寺院内找到所葬之地,打开棺木,只见一个人正骑向金马,一只腿跷在马背上了,另一只腿跷了一半。王尤因小失大,黄粱美梦被打破。事过不久,王尤决定加工一套马鞍,便来到汪家扁背后山下的铁匠铺,请铁匠李茂加工。铁匠李茂拿出已加工好的马鞍给王尤,王尤总觉不满意,要么要求重新加工,要么少支付工钱,两人发生口角鸡儿动起了手脚。王尤抽出利剑,当场刺死李茂。冤死的李茂阴魂不散,经常给家里人投梦,要报仇雪恨。一天,王尤骑马来到李茂被刺杀的地方,忽然冒出一股青烟,随即变成一个巨大的阴锤,猛地砸在王尤头上,顿时血流如注,人仰马翻,王尤一命呜呼。后来,民间将两人命丧黄泉之地叫打梁沟(打郎沟),如今叫作打人沟。


韩家大院,2021年郑景瑞摄


长梯村里的红色记忆

1933年2月7日,中国共产党川陕省委员会成立,同月中旬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建立,初步形成了川建立革命根据地。当年的竹峪关、宣达等战役的胜利,根据地面积不断扩大,通南巴地区和川东连成了一片。第四方面军第30军88师住进了长梯村。在红军驻扎过八十多天里,军民团结,开展反“六路围攻”,积极进行土地革命,共克时艰。在部队粮食、人员补给等方面遇到困难时,长梯村群众协力同心,支援前线,保证了部队作战需要。88师政治部在所住的韩家大院前牯牛坎岩石上,用石灰水书写“活捉刘湘”、“打到刘存厚”的标语。


这一年,村里鲁学华、鲁学珍等热血青年毅然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其中鲁学成、王言魁查无音信,也许他们为革命抛头颅,早已战死沙场。能走到革命胜利的,也大有人在。四合头的韩定阳先是参加童子团,后随入川的红四方面军参加革命,曾任团职干部,解放后任云南军垦农场场长。出身贫农家庭的王崇国1933年7月参加红四方面军30军,成为二六八团机枪连的一名战士。1934年10月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三次爬雪山过草地,经历了饥饿、严寒和战争的考验。1951年5月又率部赴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60年晋升为大校军街,先后被授予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任过北京军区装甲兵副司令员、顾问等职。1999年6月21日逝世于北京,终年82岁。


20世纪40年代,王道云、叶成金、韩福才被抓壮丁到国民党军队,参加过抗日战争。


染池与古墓,2021年郑景瑞摄

汪家大院全景


古韵犹存的长梯村

走进长梯村,除了分布在全村的古院落,还留存着古遗址、古树木、古染池等。古墓数量众多,不少规模较大,雕刻精美,无不显示主人当年的富有。


古染池位于汪家大院下中榜田边,在一大石头上錾刻而成,圆形,直径约3米,深约1米,池壁上刻有“光绪元年”字样。据77岁的王能寿以及鲁登常介绍,旧时民间手工织的布匹全是白色,为了着色,当地人将一种名叫蓝草植物,通过浸泡成染料来染布。尽管如今染池填上厚厚的泥土,种上了绿油油的庄稼,但古韵犹存。


古柏树分别地处大路边祖坟园和韩家坡二层岩,现存两棵,树干斑驳,树枝撑天,树叶稀少,与周边枝叶葱茏的树相比较,显得有些“老态龙钟”,但不乏故事。在医疗不发达、就医条件落后的时代,婴儿出生后,父母常会寻找先生算命,五行中缺木的婴儿,会拜古树为保神,祈求一生平安顺遂。正因为这样,即使当年这里缺少燃料,也无人敢伤害古树。


(本文采写中,得到了除文中提及者外,韩家文有贡献,参考了《长梯村志》和传统村落申报资料。在此一并致谢!)



本期讲述人

郑景瑞,中共党员,大学文化,笔名金岁,网名下岗职工,知名网络写手,四川省达州市教育局副县级退休干部,两次获得四川省人民政府表彰,数次获得市(厅)级政府、部门表彰。在公开刊物发表诗歌、散文、小小说、文学评论、论文等50多万字,著有《达州老城记忆》。


             把你的龙门阵摆给大家听!

          这里,便是“达城茶馆”。

 投稿邮箱:tongchuanxinfeng@126.com。
(请在邮件标题上标注“达城茶馆”——xx/文)



评论 59

  • 永恒39333 2021-03-15

    👍

  • 杨彪 2021-03-15

    爱家乡,喜欢家乡的山水美景

  • tc13878 2021-03-15

    👍

我要评论

猜你喜欢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