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通川客户端

新闻热线:0818-6086866 通川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18-6086866 邮箱: 619516370@qq.com

刘宏彬自述:金开诚离世十余年,学生的心田是他继续活着的土壤

国家人文历史 2022-12-22 17:17 1253

笔者四年前为金开诚先生画的画像

作者简介:刘宏彬教授,网名“鸿哥”,北京大学毕业,中华美学学会会员、中国红楼梦学会会员、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武汉市美术家协会会员。

今天,是我敬爱的老师金开诚先生的忌日。

金开诚先生(1932年11月-2008年12月14日),生于江苏无锡,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1981年加入九三学社,先后担任九三学社第七、八届中央委员和常委、副主席。他是第六届到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担任过全国政协多种重要职务,曾是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中华文化学院副院长、华夏文化纽带工程副主席。

我于1978年考入北大中文系,进校就听人介绍,金先生的课深受全校学生欢迎。我选修了他讲的《文艺心理学》专题课。他是恢复高考以后,在全国第一个开“文艺心理学”课的先生。当时,学术领域百废待兴,金先生的研究带有“拓荒”的性质。单是“文艺心理学”这几个字,也足以让学术界注目。他运用文艺领域丰富的事例,把文艺心理学课讲得引人入胜。因为外系的学生也来听课,所以上他的课得早点去教室,否则没座位。

金先生在课中常穿插一些“离题话”,即与文艺心理学没直接联系的观点。而我,觉得听那些“离题话”与听正式内容相比较,所受的教益丝毫不少。例如,他鼓励学生多写文章,说:“我提倡同学们多写文章,不要想,等以后学问变大了再写。就象炒菜一样,你有一个萝卜就炒一个萝卜,有一颗白菜就炒一颗白菜;以后你的厨艺提高了,原料多了,再去炒山珍海味,做满汉全席。”听得我当场就想“炒菜”。

听完金先生的专题课之后,我写了一篇论文:《论中国古代诗歌的色彩美》,这是受金老师课程启示所写的文章,写完后送到金先生家请他赐教。我说:“金老师,我炒了一颗白菜,请您尝尝。”

过了几天,我再去金老师家,他笑着对我说:“味道不错。我把你的文章向《大学生》杂志推荐了,他们要用。”当时,《大学生》是北大出版社主办的面向全国高校师生的一份杂志。我听了很高兴、激动,忙向金老师致谢。金老师微笑着说:“再炒几颗白菜。”这篇文章发表在1981年第3期《大学生》上,是我发表的第一篇论文。有时想,我的论文处女作是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金开诚先生推荐的,这对我来说,也真有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

金先生的学术专著《文艺心理学论稿》

毕业后离京,一直没与金老师见面了。他的专著《文艺心理学论稿》出版后,我买了一本,他在扉页上给我留下宝贵的题辞。金先生在媒体上的“曝光率”高,因此在电视上能常见到他。每见他一次,我就想到要抓紧时间“炒白菜”。这些年陆陆续续炒了一些。我的《接受美学论》出版后,曾送他指教。以后又出了一本论文集《美的争鸣》,用一组关于老师的回忆短文作为“自序”,其中有关于他的一篇。论文集寄给他后,他在回信中针对我提到的“炒白菜”话题,有如下进一步的简述:

……我所说的“有一棵白菜煮一棵白菜”,原是“边学习边创造”的意思。在过去,我认为这只是一种方法;现在竟认为这是一个规律。任何人要学会或创造任何东西,都必须“边学习边创造”,倘若把学习与创造分为两截,那就连说话都学不会,更无论小学生做作文,做算术习题矣。你的几部大作早已不是炒白菜、煮白菜了,要说“鲍、翅、燕”也未为不可。……

以上话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与鞭策。

金先生给笔者写的信

金先生的作品和传略载入多种辞书。在中华传统文化、文艺心理学、古文献学和书法艺术等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为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作出了杰出贡献。

金先生因病于2008年12月1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6岁。

著名学者、古代文学专家、《北京大学学报(社科版)》原主编、我的老师程郁缀先生有一段话说得特别好:

“如果一个人活着的时候,能够让人刻骨铭心地思念,那么他的生命便有了双倍的价值;如果—个人去世以后,还能够让人刻骨铭心地怀念,那么他的生命便在活着的人心中延续!——他没有离去,每一个怀念他的人的心田,都是他的生命继续活着的土壤。”(摘自程郁缀《缀玉小集》)

是的,金开诚先生虽然已去世十多年,但他的生命仍在延续。我和众多学生的心田都是他的生命继续活着的土壤!

本文转载自美篇社区。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猜你喜欢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