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夜幕降临,达城运动公园2期内灯火璀璨,绵延数百米的餐饮摊位整洁有序,摊主们热情招呼顾客,升腾的烟火气与食客的欢声笑语交织成热闹的市井图景,成为通川新晋网红“打卡地”。如今,这样热闹的夜间场景在通川随处可见,全区“夜经济”正以蓬勃之势,书写着文旅深度融合内涵式发展新篇章。

政策领航引方向,绘就夜经济发展蓝图

夜经济的繁荣,离不开清晰的政策指引。8月26日,通川区委六届九次全会举行,审议通过《中共达州市通川区委关于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内涵式发展奋力建设川渝陕都市旅游目的地的决定》,为通川文旅产业及夜经济发展划定“路线图”、定下“时间表”。
全会明确提出打造“畅游川渝陕·相约到通川”文旅品牌,并设定阶段性目标:到2027年,全区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旅游总花费将分别达到40亿元、200亿元以上;到2030年,基本建成川渝陕都市旅游目的地。会议强调,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内涵式发展,是通川撬动全域发展的关键举措,更为夜经济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
为进一步激活夜间消费潜力,通川区聚焦夜经济集聚区建设,一方面推进硬件设施完善与灯光景观美化,为夜间消费场景“提颜值”;另一方面联动辖区餐饮商户,打造各具特色的夏日集市,让夜间消费“有内容”,持续丰富市民与游客的夜间生活体验。

夜市人潮攒动、烟火气足

规范外摆强赋能,点燃夜经济增长引擎

“以前晚上想找个热闹的地方吃饭逛街,选择不多,现在外摆街越来越多,既能尝美食,还能看表演,太方便了!”市民李女士的感受,正是通川区规范发展夜间外摆、激活消费活力的生动写照。
为繁荣夜经济、便利群众生活,通川区科学规划,规范设置12处外摆街,构建起多元化夜间消费场景矩阵:西晶美食街可夜品特色美食,罗浮广场能夜购潮流好物,莲花湖适合夜游湖畔赏景,跨年晚会带来夜娱演绎盛宴,元九登高无人机表演可供夜赏文创,运动公园1期则成为夜赛活力的好去处。
在丰富消费场景的同时,通川区更注重“烟火气”与“规范化”并重。区综合执法局、区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建立每周夜间巡查机制,以“链式服务+高效治理+柔性监管”模式,持续提升夜经济治理效能,让夜间消费既热闹又有序。
塔沱滨江西路夜市街区是通川夜经济蓬勃发展的典型代表。每到夜晚,这里灯火通明、人头攒动,烧烤、火锅、大排档、江湖菜等美食香气四溢,食客与摊主的笑容相映成趣,勾勒出十足的市井烟火。位于永兴街御雅园段的一家大排档,200多平方米的外摆区常常座无虚席,现场舞蹈、歌曲等节目轮番上演,沉浸式体验让消费者流连忘返。“现在日均营业额从以前的400多元涨到了5000元,我们从下午5点忙到凌晨1点,累并快乐着。”烧烤店老板庞芬笑着说。

夜间消费 人气旺盛
不仅如此,龙湖蝴蝶谷推出的“梦幻夜游·流光秘境”主题活动同样人气火爆。截至目前,该活动累计接待量已达2.8万人次,夜游活动启动后,周末日均接待量突破1000人次,游客们在温柔夜色中体验独特的夜间漂流,感受夜游通川的别样魅力。

织密交通促消费,释放夜经济发展新潜能

以消费为牵引,通川区通过打造“畅游川渝陕·相约到通川”文旅品牌,不断优化文旅发展布局,立足“三城三地三片区”发展战略,构建起“一核引领、全域协同”的现代化文旅融合发展体系,让夜经济在文旅融合的助推下释放更大潜能。
夜经济的消费拉动效应在节假日尤为凸显。今年五一期间,通川区推出覆盖全域的消费盛宴,交出亮眼“假日经济”答卷:全区拉动消费超6亿元,同比增长20%,单日客流量突破10万人次;各景区接待游客超10.64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435.52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3.1%、13.4%,夜间消费成为拉动假日经济的重要力量。
为进一步扩大夜经济辐射范围,通川区充分利用机场、高铁、高速等交通优势,织密区内旅游环线及景区连接线,同时开通至成都、重庆、西安等地的旅游直通车,全力打造以通川为中心的“川渝陕旅游圈”。如今,每到夜晚,通川的街头巷尾、景区商圈活力涌动,夜经济正以独特的魅力,让这座城市的夜晚更具吸引力、更有烟火气。



通讯员:吴伟
图片来源:区摄影家协会
评论 0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