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醒甚念通州情,醉后更思凤凰李”。这句诗,在咱们四川达州可谓是耳熟能详。老百姓历来就有栽种、食用李子的传统。这两天,通川区的“花果山”上,一粒粒青绿、饱满的“宝石”挂满枝头。别看它其貌不扬,一口下去,脆嫩化渣,满嘴清甜。这小小的青脆李,不仅甜了乡亲们的日子,更铺就了一条农旅融合的致富路。
达州融媒记者 党萌萌:朋友们看到没有,这树上挂满了绿宝石。我这篓篓没装一会儿,就已经冒尖尖儿了。这一口下去,真的是脆得沁耳朵,甜得巴嘴巴,一吃就停不下来了。
清晨6点左右,在通川区凤北街道双鱼湖社区的脆李园里,几十名果农背着背篓、挑着箩筐开始了忙碌。大家要抢在日头出来前完成采摘,把最新鲜的脆李送到市民身边。
通川区凤北街道双鱼湖社区居民 张淑成:这种李子全部是多可以的,你不信尝这个味道,特别的脆,特别的甜。
达州融媒记者 党萌萌:大姐,你们屋里种了好多呢?
通川区凤北街道双鱼湖社区居民 张淑成:四亩。
达州融媒记者 党萌萌:四亩地是不是,那我尝一下。
通川区凤北街道双鱼湖社区居民 张淑成:可以,可以,没事。
达州融媒记者 党萌萌:确实,又甜又脆,那你们怎么能把李子种得这么好呢?
通川区凤北街道双鱼湖社区居民 张淑成:品种好,种得好。
得益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双鱼湖社区的脆李甜得入心、脆得化渣,深受达州市民追捧。当地1513户村民种植青脆李4000余亩,占耕地面积的80%以上。社区还注册了“环凤脆李”商标,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振兴示范村。
达州融媒记者 党萌萌:湖光山色,盛夏果园。这个季节的果园有很多,但是像通川区凤北街道双鱼湖社区这样的彩虹果园,可是独一份的,连风都是彩色的。
达州融媒记者 党萌萌:那现在在这里,我要宣布一个好消息啦,接下来的两个月,大家的嘴巴不得过清淡日子了。今年,通川区的五万亩青脆李喜获丰收,已经进入了采摘期,大家现在就能吃到挂着白霜,脆得化渣的正宗通川脆李啦。
手机抖一抖,流量全都有。闻声而动的带货主播架起手机支架,打开补光灯,开启直播模式。第一波通川脆李从直播间飞向四面八方。
达州融媒记者 党萌萌:外地的朋友啊也莫慌,通过网络平台下单,新鲜的青脆李马上乘着空调专列,嗖嗖两三天就送到你嘴边啦。
达州融媒记者 党萌萌:这李子摘累了,肚子都饿了。走,去补充一下能量。大姐,今天的凉面卖了好多了?
通川区凤北街道双鱼湖社区居民 李清:今天卖了一百多碗哦,生意好哦,美女。
达州融媒记者 党萌萌:看你这生意确实很好,那说明味道肯定不错,那给我来一碗好不好?
通川区凤北街道双鱼湖社区居民 李清:要得。这还不算什么,美女。我们李花节的时候,我一天卖了两百多碗。
达州融媒记者 党萌萌:噢,可以,可以。我不要葱子,多给我加点辣子,我们四川人,味吃得重。
达州融媒记者 党萌萌:难怪她生意好,这味道确实不错。鲜果卖得欢,老百姓的头脑也灵光,这些年,利用政府打造的好环境,也是端起了农文旅融合这个金饭碗。
游客们春天上山看花,夏天树上摘果,累了还可以尝一尝通川土特产,吃一吃农家罐儿饭。这里的老百姓在家门口就把钱挣了,这日子才叫安逸。
这丰收的喜悦、致富的道路、幸福的生活,正是乡村振兴最巴适的味道!
记者:谭楚甲 王龙 邓维 陈伟宁 党萌萌
剪辑:冯文雅 柏子娟
评论 0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