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通川客户端

新闻热线:0818-6086866 通川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18-6086866 邮箱: 619516370@qq.com

警惕!近期多人被咬,达州人注意!

达州融媒 2025-05-20 14:24 731

随着气温攀升,

蛇类活动进入高峰期。

4月以来,

我市接连发生多例

居民被蛇咬伤事件,

菜地、草丛和住宅周边

为多发区域。

通川区中医院蛇咬伤专病病区主治医师金正朋提醒,市民一旦被蛇咬伤,切勿迷信偏方,应立刻拨打120求助并第一时间前往医院治疗,牢记“早识别、快处理、速就医”,为抢救争取黄金时间。

“蛇出没”进入高峰期

多人被毒蛇咬伤

4月25日,达川区明月江街道61岁的李大爷被紧急送到通川区中医院。据家人描述,前一日傍晚,李大爷在自家仓库拿东西时,被一条突然窜出来的褐红色毒蛇咬伤,被咬的右手当即出现剧烈疼痛、肿胀及麻木等症状。

李大爷虽立即前往附近医院处理伤口并用药治疗,但病情持续恶化:右上肢肿胀如充了气般,并迅速蔓延至肩背、胸壁甚至右脸,手臂布满紫黑色瘀斑和水疱等。

通川区中医院接诊医生金正朋称,“这是典型的血液毒素与神经毒素混合中毒表现,随时可能引发多器官衰竭。”李大爷入院后,确认被毒蛇“烙铁头”咬伤,医生立即对其进行手背皮肤多个小切口引流、排毒等急救措施,同时进行静脉滴注抗蛇毒血清,中药涂擦湿敷等,辅以中医物理、口服中药汤剂等综合治疗。目前,李大爷已康复出院。

无独有偶。4月30日,达川区石桥镇54岁的张先生在鸡舍捡蛋时,右手被一条麻灰色的蝮蛇咬伤,伤口轻微出血肿胀,张先生自觉问题不大,抓了些草药捣碎外敷在伤口处,不料之后伤情恶化,手臂肿胀严重,遂立即前往通川区中医院医治。因就医及时,张先生注射抗蛇毒血清后已康复出院。

每年四五月是“蛇出没”的高峰期,尤其是农村、郊区野外、老旧小区的阴暗潮湿角落等是毒蛇出没高发区域。据统计,今年4月至5月中旬,通川区中医院已收治6例毒蛇咬伤患者,其中5例来自郊区和农村,1例为城区居民,多是被蝮蛇、“烙铁头”、银环蛇等毒蛇咬伤,暂未发现五步蛇、眼镜蛇等罕见剧毒蛇种。

野外活动记得“打草惊蛇”

被蛇咬伤后记牢这些细节

金医生提醒市民,在山区、田野游玩或作业时,应穿长袖长裤及鞋袜,扎紧裤腿,穿戴胶手套等,并学会“打草惊蛇”。如被毒蛇追赶,要跑“S”型路线,因为毒蛇在转弯时速度变慢,有更多时间躲避。

“不少市民认为,毒蛇体型小毒性相对较弱,其实不然。”金医生告诉记者,毒蛇毒性与体型无绝对关联,如银环蛇体型小但毒性极强,且幼蛇未频繁捕食,注毒量可能更高,切勿掉以轻心。

此外,有部分市民被蛇咬伤后,未出现症状便认为蛇无毒。但其实部分毒蛇(如银环蛇)咬伤后1—4小时才会出现麻痹、呼吸抑制等症状,须及时就医。

还有市民认为,一旦被毒蛇咬伤就一定致命,但大多数情况下毒蛇进行攻击时未必注入足量毒液,伤者不要太过慌张,应及时就医治疗。

“延误就医才是最大隐患,部分伤者依赖偏方或等待观察,导致毒素扩散,增加不可逆损伤风险。”金医生表示,正确处置步骤为:首先保持冷静,避免奔跑,减少毒素随血液循环扩散;脱除紧身的衣物及饰品,避免因后续肿胀导致无法脱出,加重局部损害;用肥皂水或清水冲洗伤口,记录蛇的特征或拍照;紧急就医,优先选择储备对应血清的医院,15—30分钟内无法到达时,可在咬痕处做1-2厘米纵形浅切口将毒血引流,但需避免过度挤压。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猜你喜欢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