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通川区民政局
关于面向社会公众征集《关于进一步做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及管理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
为进一步加强全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发现、救治救助及管理工作,结合通川区实际,现拟定《关于进一步做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及管理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在征集时间内,如广大公众有建议意见,请积极反馈。
征集时间:2025年3月28日-2025年4月28日;
联系地址:通川区民政局(白塔路269号);
联系电话:0818-2387138;
反馈邮箱:1164721926@qq.com。
关于进一步做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
救治救助及管理工作的通知
为进一步加强全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发现、救治救助及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共组规范(2018版)的通知》(国卫疾控法〔2018〕13号)、《达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精神病患者救助管理工作的通知》(达市府发〔2010〕30号)、等文件精神,坚决遏制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案件发生,全力维护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结合通川区实际,现就进一步做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及管理工作通知如下:
一、厘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管理工作部门责任
成立通川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管理工作联席会议领导小组,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区委政法委分管平安建设工作的副书记为副组长,区委政法委、区公安分局、区司法局、区民政局、区财政局、区人社局、区卫健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医保局、区残联等单位为成员。区政法委负责组织协调联席会议的召开,区委政法委副书记任联席会议总协调人。
领导小组每半年组织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交流互通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现状、诊断、治疗、康复、随访等相关信息,协调推进全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管理工作重大事项。各成员单位主要职责为:
(一)区委政法委牵头并组织实施全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管控、强制医疗、集中救助治疗工作,负责督导全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工作,并将其纳入平安建设考评内容。加强督查组织协调联席会议的召开;执行以奖代补监护费保障到位(三级及以上肇事肇祸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以奖代补监护费补助标准200元/人/月;二级精神障碍患者以奖代补监护费补助标准100元/人/月;0-1级精神障碍患者以奖代补监护费补助标准50元/人/月)。精神障碍患者入院治疗期间,不发放以奖代补监护费。居家监护期间,经卫健局核实,按程序拨付。
(二)区公安分局负责对正在实施违法犯罪行为、对本人及他人的安全有威胁的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根据现场情况及时处置,制止危害行为的发生。对有肇事肇祸行为或危险的疑似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须依法立即处置,并将其送至定点医院进行诊断、治疗。配合相关部门及辖区做好三级以上及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的日常管控工作。协助民政部门开展流浪精神病人身份查寻;为流浪无户籍精神病患者办理户籍关系。
(三)区卫健局配合公安、政法等相关单位和乡镇(街委)、村(社区)开展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排查,对排查出的疑似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进行诊断和风险评估。汇总严重精神障碍人员信息,实现各部门信息共享。督促乡镇(街委)卫生机构,配合乡镇(街委)及时掌握居家精神障碍患者的服药、病情等动态基础信息。对居家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照要求和规定提供服务,并纳入随访管理。负责按程序确定在我区符合条件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为精神卫生防治技术管理机构(以下简称“定点医疗机构”),承担精神疾病和心理行为问题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教育、信息收集等工作,负责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的业务管理。
(四)区民政局负责做好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精神障碍患者救助工作。收集、梳理民政养老机构和救助站收治的精神障碍患者情况,及时将信息推送给公安、卫健等部门。对符合低保、特困、临时救助条件的,及时纳入低保、特困、临时救助。对符合残疾人护理和生活补贴发放条件的,按现行标准(残疾人生活补贴100元/月/人,护理补贴一级120元/月/人,二级90元元/月/人,三、四级智力和精神残疾50元元/月/人)及时发放护理补贴和生活补贴。
(五)区司法局负责将社区矫正机构掌握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信息通报卫健部门、公安机关和乡镇(街委)。对符合条件的且有需要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进行法律援助。
(六)区财政局负责根据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服务管理工作需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将救治救助相关费用列入本级财政预算,按规定安排必要的严重精神障碍防治经费,加强资金监督管理。
(七)区医保局按规定支付已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医疗费,将符合条件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纳入医保核销。并督促医疗机构严格执行精神障碍患者住院医保基金支付按床日限费(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每床每日基金支付不超过110元,二级以下医疗机构每床每日基金支付不超过90元,基金支付限额内的费用按实际结算)。伴有躯体疾病治疗的费用,单独向医保部门申请结算。对肇事肇祸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统筹基金提高10%支付。
(八)区人社局对康复后在法定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就业需求、处于失业状态的,提供公共就业服务,帮助其再就业。
(九)区农业农村局对排查出来的家庭贫困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及时评估,符合条件的纳入监测范围,落实精准帮扶措施。
(十)区残联负责排查掌握全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底数,将基本信息及时推送卫健、民政等部门,为符合条件的精神障碍患者办理残疾证。宣传精神卫生知识,引导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治疗后进行康复训练。支持和鼓励稳定期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在社区家庭进行康复训练。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开展服药救助,每人每年补贴不高于1200元。
(十一)各乡镇(街委)、村(社区)负责落实辖区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缴费和集中救助治疗工作。督促精神障碍监护人履行好监护责任。对本辖区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异样行为进行初排,发现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及时向卫健、公安、民政等部门报告,严防发生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案(事)件。开展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危险性评估、随访管理、应急处置及落实本辖区内贫困精神障碍患者和治疗出院后的该类病人的救助。
二、落实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筛查、收治、管理措施
(一)除个人自行到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精神障碍诊断外,疑似精神障碍患者的近亲属可以将其送往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精神障碍诊断治疗。
(二)对查找不到近亲属的流浪乞讨疑似精神障碍患者,由当地民政等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帮助送往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精神障碍诊断治疗。
(三)疑似精神障碍患者发生伤害自身、危害他人安全的行为或有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及危险时,其近亲属、所在单位(包括村、社区)、当地公安机关应当立即采取措施予以制止,卫生部门或其他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应当协助其进行处置,并将其送往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精神障碍诊断治疗。定点医疗机构开放绿色通道,协助民警、家属、监护人或送达的相关人员将患者送至定点医疗机构门急诊留观或住院。必要时,定点医疗机构要派出精神科医师和护士前往现场进行快速药物干预等应急医疗处置。
(四)卫健部门要在第一时间将危险性评估等级通报给相关单位及乡镇(街委)。各相关单位应及时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录入重性精神病人信息系统落实管控。督导定点医疗机构对接到送诊的疑似精神障碍患者,不得拒绝为其作出诊断治疗。
三、落实严重精神障碍患者
(一)对符合住院条件,收住监管在定点医疗机构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住院,其医疗费用按医保政策给予报销和医疗救助,对家庭经济困难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在相关报销和救助后,医疗自付费用仍较高,由政府相关部门统筹妥善解决。凡被确定需要长期住院治疗的患者,以及公安机关或人民法院作出强制医疗决定的肇事肇祸精神疾病患者和特困患者,在医保报销上,医保部门要发挥医疗救助职能,确保其在住院期间医疗有保障。
(二)在定点医疗机构治疗的严重精神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实行伙食补贴,补贴标准为15元/人/天(后期根据生活水平适度提高)。由区民政局牵头,根据区卫健局确定的定点医疗机构提供住院患者名单、住院天数后,经区民政局会同区卫健局、区残联审核,报区财政局从本级财政预算困难群众救助资金中解决(其中:流浪乞讨和集中供养群体已在机构运行经费中予以解决,该群体中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住院期间生活补助,由送治机构负责支付住院期间生活费)。
(三)对患者肢体缺失或功能障碍、严重心脑血管等躯体疾病生活不能自理、临终关怀期生活照料的肇事肇祸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被监护人遗弃和困难精神病患者,患者户籍属地乡镇(街委)应主动做好监护人思想工作,督促履行监护义务。如监护人存在实际困难的,民政部门从民政救助经费中按照有关规定予以救助。对符合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民政部门配合乡镇街委及时将其纳入最低生活保障。
(四)对鉴定为慢性病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出院后部分需长期服药,要按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有关规定给予报销。保障贫困家庭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通过各类医保和医疗救助及时得到治疗。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各乡镇(街委)、区级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从保障社会和谐稳定的政治高度,积极抓好精神障碍患者救治管理工作。
(二)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街委)、区级有关部门要将精神障碍患者救治管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职责任务,加强对精神障碍患者救治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困难和问题,确保平稳有序推进。
(三)加强监督问效。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认真履职尽责,加强衔接配合,切实防止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脱管漏管。强化绩效管理,确保救治管理工作取得实效,对在工作中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行为,依纪依法追责问责。
本通知自2025年 月 日起施行。原有管理办法与本通知不一致的,以本通知为准。遇到政策变化,及时调整。
编辑:王楠
编审:鲁仕军
总编:郝国钞
评论 2
tc15672 2025-03-30
关爱智障人士
tc14137 2025-03-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