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召开之际,四川日报发表署名“蜀平”的重要评论文章——《投身新时代的改革“大考”》。
文章指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这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
文章指出,四川是改革开放的策源地之一。新征程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全局出发,赋予四川“国家发展战略腹地”的战略定位。当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考开始,9100万四川人民将交出怎样的时代答卷?
文章指出,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只有在与之适配的生产关系里,才能得以发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而分析新时代改革大考的特点以及科学方法论,认为——
连通历史、现在和未来,才能懂得改革开放之于国家、民族、人民的重大意义,才能理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自觉和历史担当,才能掌握时代考卷的中心思想。
进一步,是使命,是目标,也是方法;是一脉相承,也是与时俱进;是下更深的水,啃更硬的骨头,意味着“考卷”的难度系数。进一步虽有进一步的难,进一步也会有进一步的成就。
既胸怀大局又因地制宜,将“国家所需”与“四川所能”有机结合,将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将中央部署、省情实际和群众意愿有机结合,就是四川应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这场大考的关键所在。
改革有破有立,得其法则事半功倍,不得法则事倍功半甚至产生负作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各项改革举措,关联度高、协同性强,贯彻落实既不能单打独斗、单兵突进,又不能打乱仗、眉毛胡子一把抓。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就成为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方法论。
文章进一步指出,在客观物质条件具备情况下,成就一项事业,精神往往具有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与“盆地意识”这个四川人的老对手作斗争。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形成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新的认知。
文章强调,四十多年前,不改革开放,没有今日之四川。四十多年后,不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没有四川之明日。走过千山万水,仍要跋山涉水。
改革没有旁观者,文章号召——
投身新时代的改革“大考”,在分享改革荣光的同时,创造新的改革辉煌。
全文如下:
投身新时代的改革“大考”
蜀平
(一)
2024年7月18日,北京。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这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再一次宣誓中国共产党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坚定决心!
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40多年,改革开放深刻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从“落后时代”到“赶上时代”再到“引领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激荡着梦想与荣光。
“全党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新的时代号角已经吹响,呼唤我们去奋斗,声声迫切!
2024年9月20日,中共四川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召开,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的问题。
四川是改革开放的策源地之一,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历史中从来奋楫争先,留下了鲜明印记。新征程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全局出发,赋予四川“国家发展战略腹地”的战略定位。当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考开始,9100万四川人民将交出怎样的时代答卷?
(二)
这是一份怎样的时代考卷?
9月12日,伴随天府新区至邛崃高速成都市新津区永商镇烽火村通车,四川成为全国第三个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破万公里的省份。
连通四川,连通全国,人们已对“蜀道难变蜀道畅”习以为常。从零到万公里的高速公路建设,是改革开放的证据之一。
连通历史、现在和未来,才能懂得改革开放之于国家、民族、人民的重大意义,才能理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自觉和历史担当,才能掌握时代考卷的中心思想。
三中全会,在国人心中有着特殊的分量,寄托着亿万中国人民变革图强的期望。改革开放以来,历次三中全会都研究讨论深化改革问题,一条主线贯穿其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只有在与之适配的生产关系里,才能得以发展。
从生产力角度理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划时代”意义:
前者在于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开启了改革开放,松开了长期束缚生产力的绳索,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
后者,在于开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新征程,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促进生产力更好发展。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在深刻改变中国、深刻影响世界的同时,也深刻改变着改革的方式、路径、形态乃至改革本身。实践创新催生理论创新,总书记创造性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
党的二十大对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日趋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人民群众的新期待,都对改革提出新的要求,统筹发展与安全放到了重要位置。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标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坚决破除各种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有效防范化解前进道路上的重大风险挑战,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45年时间,四川生产力水平大幅提升,地区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不到200亿元到2023年站上6万亿台阶,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发展备受关注。四川的一切成绩,离不开贯彻落实中央改革开放决策部署,离不开服务国家改革开放发展大局,离不开在改革开放里主动作为创新创造。
肩负新的战略使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四川答卷,必须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来思考、谋划、推进改革,打破制约四川生产力发展的桎梏,解放蕴藏于社会各方面的巨大活力,激发各种生产要素的活力,为四川现代化建设持续注入强劲动力。
进一步,是使命,是目标,也是方法;是一脉相承,也是与时俱进;是下更深的水,啃更硬的骨头,意味着“考卷”的难度系数。
进一步虽有进一步的难,进一步也会有进一步的成就。
四川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破万。黄潇 摄
(三)
9月1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此前几天,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商务部发布《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4年版)》。
距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闭幕还不足两个月,影响深远且涉及面广的重大改革陆续推出,传递一个信号,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已经启动且正在加速。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蓝图,锚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重点部署未来五年60条改革任务、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方方面面。这意味着,从现在到2029年,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进入关键期。
有经济学家认为,这是大国博弈关键期,也是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期,是中国突破“李·约瑟之谜”、利用新型举国体制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期,也是全面控制风险的关键五年。
关键期的中国,正在从数量型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换动能系统,从宏观到微观都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四川是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农业大省、资源大省、科教大省。关键期的四川,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的着重点在哪里?
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四川时强调,四川是我国发展的战略腹地,在国家发展大局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总书记对四川提出“四个发力”重要要求,要求建设“两高地、两基地、一屏障”,尽快成为带动西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总书记的殷切希望,已经为四川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点了题。
重点在经济体制改革。比如,落实中央部署要求,紧扣省委“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实施,如何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构筑向西开放战略高地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更大突破,切实发挥好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带动作用?
重点在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比如,四川在全国科技创新版图中具有重要地位,是科技职务权属改革的发源地,如何以更大力度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健全符合科学规律的分类评价体系和考核机制,积极探索揭榜挂帅、定向委托、业主制、赛马制等模式,让创新创造源泉充分涌流?
重点在民生领域。四川是人口大省,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
刚过去的暑假,四川大学撤销31个专业。据悉到2025年,四川省高校20%左右学科专业布点将优化调整。专业增减之间,是教育服务支撑四川新型工业化建设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改革。
既胸怀大局又因地制宜,将“国家所需”与“四川所能”有机结合,将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将中央部署、省情实际和群众意愿有机结合,就是四川应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这场大考的关键所在。
兴隆湖畔。马骥 摄
(四)
今年以来,“China Travel”火爆全球社交媒体。成都二季度入境游订单环比一季度增长70%,外国游客到四川热情猛增。72/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正在持续拉动入境游增长,也在海外扩大了中国文化传播,作为开放手段、改革措施,无疑是一招妙手。
改革有破有立,得其法则事半功倍,不得法则事倍功半甚至产生负作用。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当低垂的改革果实已经寥寥,一抓就见效的改革也越来越少,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需要针对已经变化的形势,探索形成符合新时代特点和要求的方法论。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各项改革举措,关联度高、协同性强,贯彻落实既不能单打独斗、单兵突进,又不能打乱仗、眉毛胡子一把抓。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就成为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方法论。
更加注重系统集成,要求增强全局意识和整体观念,自觉在大局下行动。零敲碎打调整不行,碎片化修补也不行,“各取所需、挑三拣四,甚至借改革之名强化局部利益”更不行。各部门各项改革举措要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实际成效上相得益彰,防止和克服各行其是、相互掣肘、效应对冲或合成谬误等问题。
更加注重突出重点,就是要抓住牛鼻子。全面并不意味着平均用力,而是以重点突破带动改革整体推进。要坚持先立后破、不立不破,准确把握改革的战略重点,合理安排改革举措的先后顺序、节奏时机,根据轻重缓急循序渐进、稳扎稳打,不超前、不滞后。突出重点,也体现着问题导向,哪里矛盾和问题最突出,就重点抓哪项改革。
更加注重改革实效,就是要让每一项改革举措都落地生根、见到效果。中央的改革部署多是战略性、方向性的,需要各地各部门结合工作实际细化分解,使改革更加精准地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要发扬钉钉子精神,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
“三个更加注重”, 把该改的、能改的改好、改到位,看准了就坚定不移抓。但改革无论怎么改,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等根本绝对不能动摇。始终把握住改革的大原则、大方向、总目标,才能不偏航、不迷失。
主动融入全国一盘棋,四川提出,对党中央统一部署的改革,加强向上对接和前瞻谋划,提早做好准备;对党中央有明确要求、四川具有基础的改革,抓紧研究制定具体方案,立说立行、率先突破;对党中央有方向性原则性意见、四川可以探索的改革,积极创造条件,先行确定试点、积累经验后再有序推开。这就是对改革的务实态度和科学策略。
今年,四川聚焦13个事项开展“高效办成一件事”,给企业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重构政府产业投资引导基金体系,发挥科研创新“长期助跑”的支撑作用;健全流域横向生态综合补偿机制,促进上下游群众共赢……
方法从实践中得来,又在实践中创新运用。只有人民群众真正从改革中受益,才能发自内心地拥护改革、积极参与改革,改革才能行稳致远。这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最重要的方法论。
航拍川渝高竹新区。郝飞 摄
(五)
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
在客观物质条件具备情况下,成就一项事业,精神往往具有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触及的是更深层次的矛盾,必须有更坚定的信心,更昂扬的志气,更顽强的意志。
四川人的精神气里,自古就有“吃苦耐劳、敢为人先”的实干精神,在改革开放之初以多个“第一“石破天惊;有“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的豁达刚毅,在抗震救灾、恢复重建中展现得淋漓尽致;有“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不屈斗志,历史性打赢脱贫攻坚战……正是这种“敢于豁出去,坚决顶起来”的精神特质,让四川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前进。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与“盆地意识”这个四川人的老对手作斗争。新的历史条件下,新形式的“盆地意识”需要铲除。比如,先行先试之后,怎样避免“起大早赶晚集”? 创新突破之后,怎样继续“过五关斩六将”?激活关键变量,怎样防止“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躺平与内卷,用什么改变?思想问题是一切问题的根源。解决深层次发展问题,就必须解决深层次的“盆地意识”。
在对标改革开放排头兵的差距中,在对改革开放先行地区的问道中,在适应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中,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形成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新的认知。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实践证明,没有观念的更新,就不会有发展的突破;没有思想的解放,就不会有发展的跨越。改革,不是做盆景,而是育森林;不光敢放权,还要真赋能;不只放手去干,还要放心“试错”;不仅精工细作,也要大开大合。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比方法更关键的是担当。善养精气神,改革方能大成。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川观新闻资料图
(六)
国防大学教授金一南在他的著作《苦难辉煌》一书中深刻指出,中国革命的胜利,不是会议的胜利。不能忘记比会议不知要坚实多少倍、也强大多少倍的两个字:实践。
从改革开放,到全面深化改革,再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出发点和落脚点,有且只有实践。再伟大的会议,再好的改革措施,提供的只是胜利的可能性和基础,却不是胜利本身。
四十多年前,不改革开放,没有今日之四川。
四十多年后,不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没有四川之明日。
走过千山万水,仍要跋山涉水。历史的巨变总是在一代代人的接力中完成,没有旁观者。投身新时代的改革“大考”,在分享改革荣光的同时,创造新的改革辉煌。
进一步有进一步的力量。我们每个人多贡献点力量,汇集起来就是推动改革开放磅礴伟力;我们每一天推动社会发展,汇合起来就是波澜壮阔的历史洪流;我们每一个建设家乡的具体努力,汇聚起来定会创造新的刮目相看。
不进则退。历史正确的方向在那里,时代向前的趋势在那里,人民幸福的期待在那里,迎头向前,走向更大的胜利。
(执笔:周丽萍 黄志凌 周明华 邓也 余姝满)
来源:川观新闻
评论 0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