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通川客户端

新闻热线:0818-6086866 通川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18-6086866 邮箱: 619516370@qq.com

【达城茶馆】巴山魂 永远激励 700万达州人民砥砺奋进

今日通川 2021-03-07 09:02 2810

达城茶馆


关于达城,不同年龄的人有不同的认知,一致的是,她是我们共同热爱的家乡;我们达城人爱时尚,我们达城人爱怀旧,我们达城人更爱聊天。


把你的龙门阵摆给大家听!这里,便是“达城茶馆”。打开手机,清茶一杯,或回忆、或畅想,或打赏、或吐槽,谈天说地,说古论今,在我们自己的“达城茶馆”。


本期茶馆,请听 谯继、邱一彪师讲——



巴山魂  永远激励达州人民砥砺奋进

矗立在达城塔沱西广场的“巴山魂”雕塑,作为城市的地标名片,不但美丽着城市风景,而且激励着700万达州人民砥砺奋进。如今龙爪塔山下这座雕塑是什么时候建的?在她灿烂的生命岁月里又经历了怎样不平凡的风雨?近日社区记者通过走访,追寻到她的成长故事。


1992年塑于老车坝的巴山魂雕塑


纪念红军入川60周年  “巴山魂”英雄群雕诞生

据居住在达城老车坝附近的八旬老人王伟星回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达城老车坝虽是城市中心,但除了有一个街心花园外,四周都是些老房子。逢年过节,人气较旺的老车坝除了人民公园可以让人们逛逛外,还没有别的地标性建筑供市民欣赏。


到了1992年春,王伟星发现有人在老车坝靠近公园这边的花台上施工,一打听才是为了纪念红军入川60周年,要在此竖立一座红军雕塑。经过几个月的紧张施工,雕塑完成安装后,才发现是“巴山魂”。当时的“巴山魂”雕塑主体高为10.7米,共耗去150余块花岗石,总重量约90吨,风格粗犷,拙朴而不失大气。在2米多高的黑色大理石基座正面上,是张爱萍将军题写的“巴山魂”三个鎏金大字,而基座上高高耸立的紫红色雕塑人物则是几名脚穿草鞋、头戴八角帽的红军战士,他们或身背大刀,或手持梭标,目光如炬,直刺苍穹。


王大爷说, 当时,达城面积狭小,市容市貌陈旧,老车坝街心花园也就大约2000平米的一个小坝子,所以新落成的“巴山魂”雕塑,在街心花园绿树花草的映衬下显得特别的耀眼,不但成为当时达城最庄严的地标性建筑,而且作为一张城市名片受到万人瞻仰。每当夏日黄昏,雕塑周围的台阶上总是坐满了纳凉的市民。逢年过节,无论是本地市民还是外地游客,也都喜爱到她身边照相留念。同时,也成为那时达城的红色教育基地,每年的“清明节”,无数的师生和市民都列队在“巴山魂”雕塑下举行祭奠活动,深深缅怀革命先烈,感悟红军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


为了城市建设  “巴山魂”被搬迁

王大爷告诉记者,到了1996年,因老车坝需要修建地下人行过街通道。为方便施工,地上的街心花园及“巴山魂”雕塑需要暂时拆除,原计划是等地下通道修好后,再恢复花园和雕塑。但后来考虑到地下是空的,担心薄薄的地表不能承受重达近百吨的石头雕塑,便将拆除的雕塑石块,暂时运到城西3公里的塔沱山下一块空地放置。没想到这一放就是9年。


在“巴山魂”沉睡的9年里,达州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巴山魂”旧址的老车坝,也已旧貌换新颜,成了颇具规模的现代化商业圈。而9年间,由于日晒雨淋,“巴山魂”雕塑零部件蒙受了不少“委屈”:不少人从她身上当“桥墩”踩踏,有人随意对她敲打,树叶灰尘也飘落她身上,地上的野草也掩盖了她的面目。从万众瞻仰到遭遇冷落,“巴山魂”的境遇让市民甚是痛心,重塑“巴山魂”,为她找一个新家园的呼声不时上传。


据参与重建“巴山魂”雕塑施工现场负责人、时任达州市文化馆副馆长的邹太平先生介绍,2005年8月,市委、市政府顺应民意,正式决定重塑“巴山魂”大型雕塑,并将这一重任交由当时的达州市文化局负责,而他则是现场施工的负责人。


为了让“巴山魂”重新找到一个好的归宿,真正体现“达州名片”效应,2005年11月15日,达州市文化局公开向社会广泛征求“巴山魂”的选址意见。广大市民积极响应,对“巴山魂”雕塑的重塑地址踊跃献计献策,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当时市民和网友提供了比较有代表性的三个选址,一是火车站广场,二是凤凰山原市人大背后,三是塔沱西十字路口。在广泛征求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后,市委、市政府最后决定,将“巴山魂”大型雕塑恢复重建在龙爪山下西侧。


2006年重塑于塔沱的巴山魂雕塑  谯继摄


重塑“巴山魂” 英雄群雕有了第二个“家”

2005年12月3日,“巴山魂”重塑工程正式动工。重塑的“巴山魂”大型雕塑主体工程共有15层,由173块部件组成,总重量达到100余吨,其中单个部件最重的达到1.5吨。设计整体高度也达到13.83米,比原来高出3.13米。重塑时,是将原来放置在塔沱山下拆卸的“巴山魂”部件全部挖掘出来,逐一进行清洗,再用塔吊和吊车将其移位到塔沱西侧的新地址上,对照图纸进行试装,看损坏和缺少了哪些部件,尔后进行修补、安装、修形。其间,为了恢复“巴山魂”雕塑的原貌,重塑时还邀请了原作者龙德辉教授进行指导,聘请了原雕刻技师李定洪负责“巴山魂”的雕刻。雕塑基座正面仍使用张爱萍将军原书写的“巴山魂”三个刚劲有力的大字,右面是川陕苏区红军十六字训词——“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左面雕刻的是《巴山魂铭》。


采访时,邹太平很是自豪而又带忧伤的告诉记者,现在大家看到的“巴山魂”巍峨挺拔、高大庄严、栩栩如生,但在重塑“巴山魂”的过程中却经历了许多艰辛,其背后洒下众多施工人员的辛勤汗水。


第一个是寻找石头的艰辛。当时在重新清理移迁“巴山魂”时,施工人员发现原来雕塑中的一个“红军战士”的头部不见了。为了复原,必须再找一块与战士身高一样的大理石石头,而工作人员找遍了达州市所有的县区,都没有符合要求的大理石头。而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必须在2006年7月1日前完成整个重塑工作。时间的紧迫让施工负责人心急如焚。正当一筹莫展时,一位曾经参加过1992年“巴山魂”施工建设的知情人提供了一个重要线索,说当年老车坝的“巴山魂”雕塑落成后,还剩有两块大理石放置在人民公园里。如获至宝的邹太平立即赶到人民公园查看,果然两块大理石还沉睡在那里。但要搬动却是个难题,因为每一块都重达上万斤。曾找来几辆吊车都不能“撼动”,最后还是请来达钢也是达城当时最大最长臂的50吨起重机,才将埋藏在泥土草笼中的大理石吊出。为装运,还得到当时新世纪负责人肖超的大力相助,他们为搬运石头专门停工一天开辟搬运通道(当时正在建新世纪广场),并协助装车运往塔沱。


第二个艰辛是石头的坚硬。因为所有的石材都是非常坚硬的花岗石,每一寸雕塑细节都必须用錾子一寸一寸的錾刻而成,所以雕刻起来相当费时费力。由于普通的錾子硬度不及花岗石,当时还专门从福建购回100多根“合金錾子”。在重塑整个“巴山魂”过程中,这100多根錾子全部都是消耗完了的。雕刻这个红军头像,为赶时间,6名技工分成三班24小时雕刻,花了20多天才完成。


第三个艰辛就是打基桩。当时经过地质勘查,雕塑点地底下还有流沙层,为了让雕塑更牢固,“巴山魂”基础部分所打下的30根挖孔桩,深度都在17米以上,最深的超过20米,全部通过了流沙层,直接浇灌在地质硬层上。“巴山魂”雕塑的主体部分中心是空的,全部用钢筋加挂,用混凝土浇灌,再焊接缝隙,让重塑后的“巴山魂”比以前更加牢固。


邹太平说,施工中,重塑的“巴山魂”使用的材料、工具,以及工艺流程比原来更加科学,更加先进,且“巴山魂”外部用的石蜡改为油性美石宝防腐剂后,颜色比原石头加深,保持时间长,可以掩盖其斑点、瑕疵,还可以防酸、防风化、防腐蚀。现在市民看到的“巴山魂”就比原来更加的有气势和感染力,视觉冲击力更加强烈,人物造型也更形象逼真。


经过施工人员7个多月的辛勤奋战,2006年6月15日,历经沧桑的“巴山魂”雕塑终于有了第二个安稳的“家”。


红军精神 激励700万达州儿女奋勇前行

上世纪30年代初,达州成为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8万多巴渠儿女豪情壮志参加红军,2万将士血洒疆场。英勇的巴山儿女浴血奋战,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为新中国的建立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巨大贡献。1992年,为缅怀革命先烈、纪念中国工农红军入川60周年,在城市中心竖起了“巴山魂”大型雕塑。


在采访时,记者恰遇一位带孩子在“巴山魂”雕塑下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的张女士。她对记者说,在那艰苦卓绝的岁月里,革命先烈以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勇夺胜利的坚强风范,构成了独具达州特质的红色基因,孕育出了“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伟大红军精神,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非常深刻的教育意义。


她建议,应该把“巴山魂”也列入红色教育基地,每年清明节也组织祭奠瞻仰活动,让红军精神永远激励着达州儿女克难争先,奋勇前行!



本期讲述人

谯继,男,1953年生,达川区石桥镇人,2013年3月达县米城中心学校退休。酷爱新闻报道,40余载笔耕不辍。2014年5月被正式聘为达州日报社社区记者至今,期间已发表新闻及历史文化类特稿逾千篇,部分文稿被选入《达城记忆》一书。



             把你的龙门阵摆给大家听!

          这里,便是“达城茶馆”。

 投稿邮箱:tongchuanxinfeng@126.com。
(请在邮件标题上标注“达城茶馆”——xx/文)



评论 54

  • 西州月 2021-03-10

    美丽家园

  • tc24663 2021-03-09

    点赞。

  • tc16110 2021-03-08

我要评论

猜你喜欢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