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切尔滨”“进淄赶烤”“麻辣烫之都”可以说是今年最热的词了。一提起,人们就会想到一座座网红城市的蓬勃活力与沸腾的烟火气,每个都引发了爆火的文旅热潮和现象级流量。
然而,不久前,各地一季度经济报发布,网红城市经济增速的表现却一般——哈尔滨在“东北F4”中垫底,淄博跑输山东全省平均,天水排名甘肃倒数……
火了城市,火不了GDP,真的如此吗?
流量之外有痛点
秦岭下,渭水畔,5月的天水,告别了春雨,气温直线攀升。三五好友出门,一起撸个麻辣烫,喝杯冰啤酒,别提有多惬意了。
人生半百,开店30年,天水麻辣烫老板娘哈海英做梦也想不到,自己经营的20多平方米小店,如今会成为“顶流”中的一员。
从众多网友的直播视频中,我们看到,哈海英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夏天到了,为保持食材新鲜,她每天凌晨6点开始采买洗切,忙乎到上午10点左右开店。开店前两三个小时,门口已经有人开始排队,等到正式开店,等待就餐的队伍已经蜿蜒如长龙。
“烫不完,根本烫不完。”哈海英的表弟不停烫、不停涮,嘴里嘟囔着。结果前几天,他被一位食客拍下,成了天水麻辣烫老板累出“痛苦面具”的表情包,在网上又火了。
哈海英的店,只是驻扎在天水街头巷尾的千百家麻辣烫小店之一。打开社交平台,各种天水麻辣烫的视频就推送到了我们眼前,虽然不在节假日,但这段时间,这些小店的生意依然不错,食客一拨接着一拨。
网红城市的热度,并未消退。
无论是天水,还是哈尔滨和淄博,游客人次、旅游收入仍在走高,并且拉动了整个省的文旅市场。比如甘肃,一季度在天水麻辣烫火爆出圈的带动下,接待游客人数、旅游花费分别增长34.5%和56.8%。再看黑龙江,一季度接待游客7372.9万人次,同比增长113.3%;山东则一季度接待游客1.6亿人次,同比增长18%。
既然文旅如此强劲,为何经济增速却不及预期?一季度,天水、哈尔滨、淄博GDP分别同比增长4.3%、3.7%、4.5%,均低于全国平均。
“一把火拉不动经济大盘,哪怕网红经济能一直火,对经济的刺激效应也有限。”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政府经济管理教研室副主任汪彬说,网红经济最容易拉动的是旅游业,带动的是消费,但旅游业在一个城市的GDP中占比并不高。
我们搜索全国很多旅游大市,文旅相关产业在整体经济中的比重,基本都不到10%,这还加上了餐饮、住宿、出行、购物、娱乐等,明显低于制造业,也不如建筑业和房地产等。
汪彬分析称,究其原因,网红经济背后的文旅产业,对整个城市经济发展来说,很难单独变成真正的支柱产业,难以拉动足以让城市转型升级的新增长极,而更多的是锦上添花,这是眼下网红城市共同面对的最大尴尬。
在济南,开小餐馆的李林之前去天水取经,回来后做起了麻辣烫。这两天,我们联系他时,他却已拆除招牌,“生意太惨淡了,点单的客人寥寥无几。”就在李林转型的这段时间,全国各地似乎一夜间涌出无数麻辣烫店,但随着顾客的尝鲜劲过去,这些店开始扎堆倒闭。
“任何网红现象都难逃3个月流量魔咒。”浙江工商大学现代商贸研究中心主任肖亮说,尤其是一些盲目跟风的城市,如没有文旅资源、城市底蕴和独特风情,靠噱头和炒作,只能是昙花一现。
长尾效应需慢慢释放
GDP增速慢,就说明网红经济没价值吗?
“当网红这么短时间就要拉动GDP,天方夜谭!”一些网友为网红经济鸣不平,因为网红经济是富民产业,增收入、促就业,相较于工业,对GDP核算的贡献度有限,用GDP增速来判断有失公平。
还有网友说,“偶尔吃一顿好的,能一下子长两米吗?网红效应带动经济增长,有时不是直观收入,而是通过‘曝光量’等网络影响力,提升一个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打造城市品牌,提振市场信心,为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做铺垫。”
我们随机问了几名在哈尔滨街头的游客,有人因为来看冰雪,喜欢上这座城市,正打算留下来定居。“雪花干净自由,就像包容、开放的哈尔滨。”当他们热切地谈论这个城市时,脸上不自觉浮现出期待与向往。从中,我们感受到网红经济润物细无声的力量。
“不如让子弹再飞一飞。”有业内专家说,网红经济有一定“长尾效应”,特别是对人才、项目、资金等的招引,以及对城市治理和服务能力的提升,不能简单地以GDP增速的多少和快慢来衡量。
专家分析,哈尔滨一方面流量经济有待进一步释放。因为成为现象级网红,当地连续开展了几十场招商活动。1至2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大增22.1%,引进的大部分项目都旨在助力哈尔滨重塑产业体系。
另一方面,产业振兴的成效尚不明显。近年来,哈尔滨启动产业振兴行动计划,除冰雪经济外,打造数字经济、生物经济、创意设计等产业新引擎,升级能源、化工、医药、汽车、轻工等传统优势产业,并推进信息服务、现代金融等服务业发展。今年初,当地又确定重点项目648个,年计划投资706.4亿元,不乏吉利汽车、中能建氢、运达能源等知名企业项目,未来将成为城市经济发展新动力。
“城市发展是一场持久战,由浅入深,不会一蹴而就。”肖亮说,要从战略层面和长远视角出发,推动网红流量变现为有利于城市发展的品牌、资源、资本和项目,来最大程度发挥网红经济对城市发展的持续和长效作用。
旺丁更要旺财
过去一年,网红城市呈井喷之势,百花齐放,让无数中小城市看到一夜出圈的希望。为了红,多地文旅局长披挂上阵、邀请名人明星代言、拍“造梗”视频等层出不穷。
但不少时候,“光热闹没消费”。哈尔滨的旅游收入证明了这一点。从2019年到2023年,当地旅游人次增长41.4%,旅游收入却仅增长7.4%。
在网上翻阅评论和游记时,我们发现,作为哈尔滨重中之重打造的冰雪经济,穷游占了主流。很多人到哈尔滨没花什么钱,纯是来看雪的。这背后,主要是没有更吸引人的较长产业链作支撑,城市发展后劲不足,导致旺丁不旺财。
我们观察一些如今已发展为真正文旅大市的初代网红城市,如杭州、成都、重庆、长沙、西安等。他们靠的,不是一两次的出圈,而是网红经济和文旅产业、城市发展的全方位深度融合。
比方杭州,不止有西湖,还有“诗路文化”“三江两岸”的世界级文化旅游带和城市漫步体验路,有沉浸式文化演艺产品,还是“直播电商第一城”“世界遗产群落”和“博物馆之城”;再如西安,能看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大雁塔、华清池等,还能逛逛结合文化IP打造的“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大唐不夜城步行街“盛唐密盒”等。
融合发展,不断迭代新业态新场景,使城市不仅成为短途旅游目的地,也可成为长期居留的胜地,网红城市的潜能就能持续释放。
“网红经济本质是流量经济,流量来得快去得也快,窗口期一过,必须转型谋多样化发展,不然又会回到从前。”汪彬说,要将高人气转化为产业转型发展的机遇,让流量变增量,才是网红城市未来发展的根本。
在淄博,一条烧烤产业链正在加速形成。从上游的农业、畜牧业到中下游的加工业、物流业,淄博现在的“烧烤热”较之前更趋于理性,体现出高质量发展。除了陆续推出烧烤节、音乐节等大型活动之外,淄博市人社局发布《在淄博吃烧烤,还有这些福利》,借机招纳人才来投资兴业。
当地同时在网红打卡地八大局修建景观路、烧烤城和免费停车场,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市民组成志愿者队伍,为外地游客提供旅游推介服务……这些举措,使淄博即便在流量褪去后,也能保持城市吸引力。
“文旅只是城市产业矩阵中的一环,还要重振工业制造业。”肖亮说,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拉动一个地方GDP增长的最大“功臣”。城市的产业衰退、人口流失等,关键要靠建造产业集群,进而发展服务业金融业,相辅相成才能带来大量就业,促进整体经济发展。
城市发展没有捷径。一个地方能一直出圈,一定是良好的文旅资源禀赋、多元的文旅产业生态与丰富的城市生活共同作用的结果。不管是网红城市还是其他城市,该思考的,是如何持续提高文旅体验、完善城市公共服务、筑强产业矩阵等,“昙花”才能变“繁花”一路绽放。
“亲切尔滨”“进淄赶烤”“麻辣烫之都”可以说是今年最热的词了。一提起,人们就会想到一座座网红城市的蓬勃活力与沸腾的烟火气,每个都引发了爆火的文旅热潮和现象级流量。
然而,不久前,各地一季度经济报发布,网红城市经济增速的表现却一般——哈尔滨在“东北F4”中垫底,淄博跑输山东全省平均,天水排名甘肃倒数……
火了城市,火不了GDP,真的如此吗?
流量之外有痛点
秦岭下,渭水畔,5月的天水,告别了春雨,气温直线攀升。三五好友出门,一起撸个麻辣烫,喝杯冰啤酒,别提有多惬意了。
人生半百,开店30年,天水麻辣烫老板娘哈海英做梦也想不到,自己经营的20多平方米小店,如今会成为“顶流”中的一员。
从众多网友的直播视频中,我们看到,哈海英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夏天到了,为保持食材新鲜,她每天凌晨6点开始采买洗切,忙乎到上午10点左右开店。开店前两三个小时,门口已经有人开始排队,等到正式开店,等待就餐的队伍已经蜿蜒如长龙。
“烫不完,根本烫不完。”哈海英的表弟不停烫、不停涮,嘴里嘟囔着。结果前几天,他被一位食客拍下,成了天水麻辣烫老板累出“痛苦面具”的表情包,在网上又火了。
哈海英的店,只是驻扎在天水街头巷尾的千百家麻辣烫小店之一。打开社交平台,各种天水麻辣烫的视频就推送到了我们眼前,虽然不在节假日,但这段时间,这些小店的生意依然不错,食客一拨接着一拨。
网红城市的热度,并未消退。
无论是天水,还是哈尔滨和淄博,游客人次、旅游收入仍在走高,并且拉动了整个省的文旅市场。比如甘肃,一季度在天水麻辣烫火爆出圈的带动下,接待游客人数、旅游花费分别增长34.5%和56.8%。再看黑龙江,一季度接待游客7372.9万人次,同比增长113.3%;山东则一季度接待游客1.6亿人次,同比增长18%。
既然文旅如此强劲,为何经济增速却不及预期?一季度,天水、哈尔滨、淄博GDP分别同比增长4.3%、3.7%、4.5%,均低于全国平均。
“一把火拉不动经济大盘,哪怕网红经济能一直火,对经济的刺激效应也有限。”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政府经济管理教研室副主任汪彬说,网红经济最容易拉动的是旅游业,带动的是消费,但旅游业在一个城市的GDP中占比并不高。
我们搜索全国很多旅游大市,文旅相关产业在整体经济中的比重,基本都不到10%,这还加上了餐饮、住宿、出行、购物、娱乐等,明显低于制造业,也不如建筑业和房地产等。
汪彬分析称,究其原因,网红经济背后的文旅产业,对整个城市经济发展来说,很难单独变成真正的支柱产业,难以拉动足以让城市转型升级的新增长极,而更多的是锦上添花,这是眼下网红城市共同面对的最大尴尬。
在济南,开小餐馆的李林之前去天水取经,回来后做起了麻辣烫。这两天,我们联系他时,他却已拆除招牌,“生意太惨淡了,点单的客人寥寥无几。”就在李林转型的这段时间,全国各地似乎一夜间涌出无数麻辣烫店,但随着顾客的尝鲜劲过去,这些店开始扎堆倒闭。
“任何网红现象都难逃3个月流量魔咒。”浙江工商大学现代商贸研究中心主任肖亮说,尤其是一些盲目跟风的城市,如没有文旅资源、城市底蕴和独特风情,靠噱头和炒作,只能是昙花一现。
长尾效应需慢慢释放
GDP增速慢,就说明网红经济没价值吗?
“当网红这么短时间就要拉动GDP,天方夜谭!”一些网友为网红经济鸣不平,因为网红经济是富民产业,增收入、促就业,相较于工业,对GDP核算的贡献度有限,用GDP增速来判断有失公平。
还有网友说,“偶尔吃一顿好的,能一下子长两米吗?网红效应带动经济增长,有时不是直观收入,而是通过‘曝光量’等网络影响力,提升一个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打造城市品牌,提振市场信心,为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做铺垫。”
我们随机问了几名在哈尔滨街头的游客,有人因为来看冰雪,喜欢上这座城市,正打算留下来定居。“雪花干净自由,就像包容、开放的哈尔滨。”当他们热切地谈论这个城市时,脸上不自觉浮现出期待与向往。从中,我们感受到网红经济润物细无声的力量。
“不如让子弹再飞一飞。”有业内专家说,网红经济有一定“长尾效应”,特别是对人才、项目、资金等的招引,以及对城市治理和服务能力的提升,不能简单地以GDP增速的多少和快慢来衡量。
专家分析,哈尔滨一方面流量经济有待进一步释放。因为成为现象级网红,当地连续开展了几十场招商活动。1至2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大增22.1%,引进的大部分项目都旨在助力哈尔滨重塑产业体系。
另一方面,产业振兴的成效尚不明显。近年来,哈尔滨启动产业振兴行动计划,除冰雪经济外,打造数字经济、生物经济、创意设计等产业新引擎,升级能源、化工、医药、汽车、轻工等传统优势产业,并推进信息服务、现代金融等服务业发展。今年初,当地又确定重点项目648个,年计划投资706.4亿元,不乏吉利汽车、中能建氢、运达能源等知名企业项目,未来将成为城市经济发展新动力。
“城市发展是一场持久战,由浅入深,不会一蹴而就。”肖亮说,要从战略层面和长远视角出发,推动网红流量变现为有利于城市发展的品牌、资源、资本和项目,来最大程度发挥网红经济对城市发展的持续和长效作用。
旺丁更要旺财
过去一年,网红城市呈井喷之势,百花齐放,让无数中小城市看到一夜出圈的希望。为了红,多地文旅局长披挂上阵、邀请名人明星代言、拍“造梗”视频等层出不穷。
但不少时候,“光热闹没消费”。哈尔滨的旅游收入证明了这一点。从2019年到2023年,当地旅游人次增长41.4%,旅游收入却仅增长7.4%。
在网上翻阅评论和游记时,我们发现,作为哈尔滨重中之重打造的冰雪经济,穷游占了主流。很多人到哈尔滨没花什么钱,纯是来看雪的。这背后,主要是没有更吸引人的较长产业链作支撑,城市发展后劲不足,导致旺丁不旺财。
我们观察一些如今已发展为真正文旅大市的初代网红城市,如杭州、成都、重庆、长沙、西安等。他们靠的,不是一两次的出圈,而是网红经济和文旅产业、城市发展的全方位深度融合。
比方杭州,不止有西湖,还有“诗路文化”“三江两岸”的世界级文化旅游带和城市漫步体验路,有沉浸式文化演艺产品,还是“直播电商第一城”“世界遗产群落”和“博物馆之城”;再如西安,能看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大雁塔、华清池等,还能逛逛结合文化IP打造的“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大唐不夜城步行街“盛唐密盒”等。
融合发展,不断迭代新业态新场景,使城市不仅成为短途旅游目的地,也可成为长期居留的胜地,网红城市的潜能就能持续释放。
“网红经济本质是流量经济,流量来得快去得也快,窗口期一过,必须转型谋多样化发展,不然又会回到从前。”汪彬说,要将高人气转化为产业转型发展的机遇,让流量变增量,才是网红城市未来发展的根本。
在淄博,一条烧烤产业链正在加速形成。从上游的农业、畜牧业到中下游的加工业、物流业,淄博现在的“烧烤热”较之前更趋于理性,体现出高质量发展。除了陆续推出烧烤节、音乐节等大型活动之外,淄博市人社局发布《在淄博吃烧烤,还有这些福利》,借机招纳人才来投资兴业。
当地同时在网红打卡地八大局修建景观路、烧烤城和免费停车场,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市民组成志愿者队伍,为外地游客提供旅游推介服务……这些举措,使淄博即便在流量褪去后,也能保持城市吸引力。
“文旅只是城市产业矩阵中的一环,还要重振工业制造业。”肖亮说,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拉动一个地方GDP增长的最大“功臣”。城市的产业衰退、人口流失等,关键要靠建造产业集群,进而发展服务业金融业,相辅相成才能带来大量就业,促进整体经济发展。
城市发展没有捷径。一个地方能一直出圈,一定是良好的文旅资源禀赋、多元的文旅产业生态与丰富的城市生活共同作用的结果。不管是网红城市还是其他城市,该思考的,是如何持续提高文旅体验、完善城市公共服务、筑强产业矩阵等,“昙花”才能变“繁花”一路绽放。
评论 0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