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通川客户端

新闻热线:0818-6086866 通川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18-6086866 邮箱: 619516370@qq.com

从北周到隋唐,关陇集团为何能成为皇帝的摇篮、最传奇的世家团体?

国家人文历史 2022-12-01 19:44 16144


中国历史上留下名字的地方世家团体之中,“关陇集团”或许是最为传奇的一个,他们之中不仅先后诞生了北周、隋、唐三代帝皇,更有历经三朝而屹立不倒、三位女儿皆贵为皇后的独孤氏等世家传奇。那么,这样一个强大的地方集团是如何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一切都要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汉化改革说起。

影视剧中,出现“独孤天下”的预言。来源/电视剧《独孤天下》截图

六镇之变和宇文泰的境遇

公元523年,北方游牧民族柔然,因为天灾和内乱导致大批饥民南下,北魏政权应对不当,随即引发了边防六镇的全面叛乱。所谓六镇一般是指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

北魏六镇略图。来源/《武川县志》

历史上,北魏曾一度以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为国都,为了防御北边的柔然南下,拓跋焘设此六镇,以拱卫都城。当时在六镇当兵是光荣的。但迁都洛阳之后,平城不复为国都,六镇也失去军事上的意义,官兵地位一落千丈。他们远在漠北,少有接触汉文化的可能,与南迁的鲜卑贵族在文化上形成差距,心理上形成隔膜,经济地位上也处于劣势。氏族部落成员当兵是义务也是权利,拓跋氏封建化后,兵户身份低人一等。加上汉化后的北魏受到汉制度的影响,常常把罪犯发配到六镇为兵,更使六镇兵民的处境不佳。六镇将兵中,不满情绪逐渐增长。

柔然饥民侵入六镇的防区,怀荒镇的民众首先请求开仓取粮,但是武卫将军于景却无理拒绝,镇民不胜忿恨,遂起兵造反,杀死了于景。不久,沃野镇民破六韩拔陵亦聚众起义。其余各镇“华、夷之民往往响应”,起义队伍迅速扩大。

面对来势汹汹的六镇起义军,北魏并无太好的办法。只能放任尔朱荣等将门子弟招募骁勇之徒,前往镇压。尔朱荣也不负所托,仅带了七千骑兵便击败合围邺城六镇起义军号称的百万之众。此后,大批六镇起义军的降卒也加入了尔朱荣的军队,出身宇文鲜卑的宇文泰是其中之一。

按照《周书》相关记载,宇文鲜卑虽然为慕容氏所建立的燕国攻灭,但宇文泰的先祖却依旧因掌握一支由数百余骑兵的宗族部曲,而为前燕、前秦、后燕、北魏四朝所重用。并在六镇之一的武川境内繁衍生息,逐渐成为当地的豪杰望族。

正是因为历代先祖攒下了偌大的一份家业,因此宇文泰的家族虽然同样是世居六镇、为北魏戍边,但相较于那些揭竿而起的贫苦边军而言,显然属于维护现有统治秩序的既得利益者。因此当起义爆发之初,宇文泰的父亲宇文肱所想到的并不是逃走或加入,而是纠集了乡里的壮丁,并以牺牲长子宇文颢的代价,袭杀了来犯的起义军头目卫可孤。但是随着六镇起义军的规模越来越大,宇文肱便无力抵挡了。公元526年,宇文肱被迫投靠了起义军领袖鲜于修礼,并在定州战场上与次子宇文连一同为北魏军队所杀。

面对父兄的惨死,宇文泰和三哥宇文洛生一度选择了将造反进行到底。成功跻身为了起义军的中下级军官。奈何仇恨无法战胜铁骑,被尔朱荣俘虏后,面对着生存还是毁灭的旷古难题。宇文泰最终选择了苟且偷生。然而,尔朱荣对这些降兵还是缺乏信任,宇文泰的三哥宇文洛生便在投降后不久被尔朱荣处决。而就在宇文泰噤若寒蝉之际,他生命中的贵人贺拔岳及时出现了。

贺拔岳是龙城县男爵贺拔度拔的第三子,在镇压六镇起义军的过程中,他们父子一度不幸被俘,不过这股起义军似乎还没来得及对其进行处置,其头目卫可孤便为宇文泰的父亲宇文肱所袭杀。从这个角度来看,宇文氏可谓是贺拔岳一家的救命恩人。

虽然再次重逢,两人的境遇已经发生了逆转。但贺拔岳还是从尔朱荣的屠刀之下力保下了宇文泰。这里除了知恩图报的基本人性外,更重要的是,此时的贺拔岳及其两位兄长都已然在尔朱荣的军中独当一面,起步最晚的贺拔岳继续网罗一批自己的核心势力,走投无路的旧相识宇文泰显然便是最合适的人选之一。

一个集团的诞生

此后,尔朱荣委派得力干将贺拔岳、侯莫陈悦和自己的儿子尔朱天光进入关中平定了万俟丑奴的叛乱。而在这场战争中担任步兵校尉宇文泰跟从贺拔岳进入关内,因功升迁至征西将军,管理原州事务。当时关、陇地区经济凋弊,宇文泰以恩德信义抚慰百姓,当地百姓非常感激,纷纷表示:“早遇宇文使君,吾辈岂从乱乎!”

然而,外部局势的稳定引发了中枢的连番内讧。公元530年,不甘大权旁落的孝庄帝元子攸设计诱杀了权倾朝野的尔朱荣,并依赖贺拔岳的二哥贺拔胜的支持,暂时稳住了洛阳城内的驻军。但在尔朱氏的全面反扑之下,元子攸最终还是沦为阶下囚,并在晋阳的佛寺之中被尔朱荣的堂侄尔朱兆派人勒死。

但是,元子攸的死非但没有终结北魏的内战,反而引发了局势的进一步动荡。在尔朱家族的子弟们为争夺尔朱荣的政治遗产而大打出手之际。尔朱荣生前的部将开始悄然崛起。公元531年,从尔朱兆手中骗来六镇降兵指挥权的晋州刺史高欢于信都起兵,并迅速在战场上击败了尔朱兆,并逼迫其兵败自缢。

击败尔朱兆后,高欢又先后击破了尔朱天光等尔朱氏成员,在洛阳登基的北魏孝武帝元修朝中占据大丞相一职。然而,高欢拿的并不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剧本,而是效仿袁绍割据河北、遥控朝政。同时,北魏孝武帝元修却显然并不愿意当一个提线木偶。在连番明争暗斗之后,洛阳和晋阳方面最终撕破脸。但双方正式兵戎相见之时,孝武帝元修却失去了拼死一战的勇气,抛下好不容易纠集起来的大军,依附于杀害贺拔岳的侯莫陈悦,进而掌控了关中局势的宇文泰。

影视剧中的宇文泰。来源/电视剧《独孤天下》截图

此时的宇文泰身边不仅云集李虎、赵贵等跟随贺拔岳西征关中的武川籍将领,更网罗了弘农杨氏、杜陵韦氏、武功苏氏等关中汉族世家。已经具备了割据自雄的资本。而孝武帝元修的到来,更令其在政治上掌握了先机,足以与兵强马壮的高欢分庭抗礼。眼见宇文泰严阵以待,高欢也不得不放弃了追回孝武帝元修的原定计划,另立清河王元直之子元善见为帝,并迁都于邺。至此,北魏政权正式分裂为东、西两部。

讽刺的是,相较于被高欢控制的孝静帝元善见,依附于宇文泰的孝武帝元修日子似乎更难过一点。在进入关中后不久,孝武帝元修麾下有限的臣僚和部曲便被宇文泰通过联姻吸收入了“关陇集团”之中。孝武帝元修虽然对宇文泰这种挖墙脚的行为倍感不爽,但奈何手中缺乏足够的政治资源,也只能暂时选择忍气吞声。

影视剧中北魏孝武帝元修兵败高欢。来源/电视剧《独孤天下》截图

然而,孝武帝元修的隐忍却并没有令宇文泰对其放松警惕。尔朱荣的前车之鉴,令其对北魏皇帝缺乏信任。为了永绝后患,公元535年,宇文泰命人将孝武帝元修毒死,另立孝文帝元宏之孙元宝炬为帝,至此与继承尔朱荣衣钵的高欢抗衡的主体由北魏皇室转向以宇文泰为首的“关陇集团”。

但是,摆在宇文泰面前的任务却并不轻松,孝武帝元修的西迁,虽然使得北魏大半个朝廷也跟着迁入长安,其中不乏位高望重的名臣良将,但是这些人空有名望和才干,在关中地区却没有可供动员的庄园和部曲。而宇文泰麾下的武川旧将和关中豪杰虽然掌握了一定的军事和物资资源,却依旧欠缺历练。如何能够整合这些资源,召集关内外豪强势力联合抗击高欢,便成为摆在宇文泰面前的首要任务。

虽然矛盾和问题很多,但幸运的是有高欢这个外部的强敌存在,关陇集团内部的派系矛盾便始终处于缓和状态,而宇文泰作为唯一有能力统合各方力量, 共同抗击高欢的领导核心,其地位更是无法撼动。

同样,宇文泰只要能在战场击败高欢,向东夺取更多的领土和资源,困扰各方的难题也将一一解决,因此,有学者指出“关陇集团”的形成过程就是关内各派势力消弭矛盾,融合统一的过程, 而从某种意义上说,孝武帝西迁以及西魏政权的建立,满足了关陇集团形成的主要条件,可以视为关陇集团初步形成,而西魏政权就是关陇集团作为的国家和政权的存在模式。

“关陇集团”的有效整合

按照常理来说,宇文泰要领导“关陇集团”与高欢争雄,首先要做的似乎应该整军备战。但作为“关陇集团”领袖的宇文泰却并非是一个无谋的军阀,在他看来虽然自己曾经治理一州和现在治理一国在规模和行政层面上相差甚远, 但基本的执政思路是相通的。 

宇文泰很清楚的认识到如果治理国家的手段长期依赖于军事管制、缺乏制度的规范和保障,那么虽然短期内可以保证政令的快速下达和高效执行,但长期如此则容易产生“戎役屡兴、民吏劳弊”的负面效果,最终仅有关中一隅之地的西魏很难在与高欢的斗争中生存下来,更不用说战胜对方。因此宇文泰选择了将规范行政制度放在首位。

公元535年。宇文泰命人拟定了二十四条新制作为施政纲领和临时法规来规范官吏行为,避免过度役使民力;另一方面又开始大量发掘、笼络、提拔一批有家学渊源、了解典章仪轨的士族子弟和官员来协助他重建国家制度,并对其委以重任。

虽然整个西魏政权并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律法,直至北周保定年间才由拓跋迪主持修成《大律》,但宇文泰所颁布的一系列规章制度还是对重构国家秩序发挥了很大作用,使得西魏国家机器的运转有了一定法律和制度依据, 树立起宇文泰霸府的权威。最终令物质、人力、文化上都远远落后于东魏的西魏, 能在竞争中不处下风。

西魏(左)与东魏(右)的疆域图。来源/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

当然,典章制度所建立起来的强大动员能力还要交到骁勇的职业军官团手中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而在西魏政权建立之初,“关陇集团”其实是由四方势力共同组成的,分别为以宇文泰、李虎、赵贵为首的武川军人集团;以元欣、独孤信为首的西迁宗室和重臣;以杨坚之父杨忠为首的关陇土著豪强以及不断在战场上倒戈来投的各方势力。

如何整合这些错综复杂的内部派系,宇文泰一方面采取:待以高位、渐夺其权的方略,从一些与自己一道跟随贺拔岳平定关中的宿将手中逐渐分化其兵权。一方面全力提拔舅父王盟、表弟王励、侄子宇文导、宇文护(宇文泰长兄宇文颢之子)等亲族。

凭借着自己的亲族将领,宇文泰虽然逐渐掌握西魏的核心武装。但为了更好的整合各方势力,他还是选择集团内的主要将领结为姻亲,如安排李弼次子李晖迎娶自己的长女义安公主、自己长子宇文毓却迎娶独孤信长女、杨忠之子杨瓒娶自己的女儿顺阳公主等等。

独孤信多面体煤精组印,一级文物。来源/陕西历史博物馆

为了加强对诸将的控制,宇文泰也多将诸将之子召入幕府,年长者任以职事,年幼者陪侍己子,为下一代继续支持宇文氏当权进行准备。如长孙俭之子长孙平陪侍宇文直;杨忠子杨坚、 豆卢宁子豆卢勋入国子学等等。诸将之子多在宇文泰直接控制之下,虽有作为人质的考虑, 但主要还是为扩大宇文氏的支持者做准备,尤其是为宇文泰的继承者培养一批有少时交情的追随者。

正是借助着姻亲关系和质子制度,在与东魏的多次大战中,西魏方面虽然经常处于劣势。但诸将多以性命相拼,少有叛者,即便与宇文泰有所隔阂的独孤信在邙山之战中也集结溃兵从高欢军背后袭击追击宇文泰的东魏军,减缓了东魏军的追击速度。为宇文泰的顺利脱身赢得宝贵时间。

当然,西魏最终能在一次次的战争洗礼中越挫越强,依靠的还是源源不断从关中地区攫取的兵员和物资。而要实现这一点,仅仅依靠无论是典章制度和诸将的领导是远远不够的。后世研究者曾指出宇文泰“以少数鲜卑化之六镇民族窜割关陇一隅之地, 而欲与雄据山东之高欢及旧承江左之萧氏争霸”依靠的其实是“融冶胡汉为一体,以自别于洛阳、建业或江陵文化势力之外”的“关中本位政策”。

关中本位的制度设计

后世学者认为宇文泰的“关中本位政策”主要由“府兵制”和“改易郡望”两部分组成。

府兵制作为宇文泰整合军力, 争衡天下的重要措施, 并非关陇诸贵拍拍脑袋,凭空设计出来的一种新制度,而是继承自北魏六镇的制度渊源和文化背景以及东晋北府兵的招募制度。不同的是北府兵是招募两淮间的流民武装,而府兵则是招募关陇乡兵武装以及领有乡兵的当地豪强。而为了控制这些豪强,宇文泰往往任命当地最有名望的家族成员担任当地军府统帅,统领军府内的所有豪强和乡兵。

由于“府兵”制是建立在均田制上的义务兵制,国家无需向其发放军饷、提供装备。每名府兵在应召参战之际便要自备弓一张,箭三十支,胡禄(箭袋)、横刀、磨刀石、角锥(解绳结的工具)、毡帽、毡装、裹腿布帛各一份,麦饭九斗,米二斗。正是有了这样的动员机制,宇文泰只需要保证了各军府始终在朝廷的监管之下,便能够保证在战时可以迅速调集军力,与来犯的高欢决一死战。

北朝彩绘骑马武士俑。来源/陕西历史博物馆

既然府兵制必须以地方豪强为核心,那么要成为府兵领袖。宇文泰及诸多军中宿将便必须融入关中地方。当然只是单纯地改易郡望、没有实质性的恩惠,显然是无法真正让大家扎根关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宇文泰一是在推行均田制时优先让军中诸将和核心幕僚占有良田,并利用制度漏洞多赐奴婢让他们合法地广占田地;二是直接赏赐田宅,让他们获得均田制之外的额外收入。

当然,宇文泰此举虽然成功使祖居关外的文武官员与关内土地结合起来, 但由于官僚贵族阶层掌握土地数量的大幅增加,挤占了承担徭役赋税百姓的应受土地,使得百姓们的负担更加沉重。且不管百姓生计如何,“关陇集团”的核心成员还是欣然接受了郡望的改变,如李渊的祖父李便将郡望从赵郡变为陇西;唐太宗长孙皇后出于长孙稚一族,原为河南洛阳人,现为“长安人”。通过改易郡望,这些“关陇集团”的核心家族不仅成为府兵将领,更与关陇豪族的混而为一, 算是彻底在关中生了根”。

最终,宇文泰在关内重建国家制度,整合各方势力,推行关中本位政策,就是为了形成一个以宇文氏为中心的利益集团, 即所谓的“关陇集团”。在最终篡夺了西魏政权、建立北周之后。“关陇集团”又在高氏篡夺东魏而建立起的北齐政权的军事高压之下诞生出的“八柱二十四府”。通过柱国-大将军-军府的制度,在领地和户数远逊于北齐的情况下,实现了弯道超车,并最终战而胜之。

北周的以弱胜强,看似一场逆天改命的战争奇迹,背后却蕴含着极为有趣的政治逻辑。整个纷乱的魏晋南北朝时代,所有的士族都面临着一个终极难题,便是如何将自己在一州一郡的政治影响力通过制度的形式,转化为世袭罔替的收益体制。从这个角度来看,东晋以来南朝不断演进的门阀制,前秦、北魏所推进的汉化改革,最终无法解决的问题,却被“关陇集团”成功解决了。

北周(左)与北齐(右)疆域对比图。来源/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

毕竟,对于先后加入“关陇集团”的大小士族而言,其所掌握的府兵便是他们瓜分政治红利的股权证明。因为,他们可以通过手中所掌握的军府,来按比例的参与对外征战、并获得相应的升迁和封赏。而不用担心会如侯景那般遭遇鸟尽弓藏或如兰陵王高长恭那般功高震主。

有趣的是,在宇文泰死后“关陇集团”内部的一系列政治动荡中,关中地区土生土长的“弘农杨氏”最终成功崛起。在北周击败北齐之后,杨坚所篡立的大隋帝国凭借着“府兵制”的强大力量,跨越那一衣带水、结束了南北朝漫长的割据状态。

可惜,隋朝的第二任君主杨广不知节制的调用兵力,最终令“府兵”强大的动员机制在三次对高句丽百万规模的远征中不堪重负,一度崩溃。但即便如此,作为关陇集团直系后裔的李渊通过在关中地区复活了“府兵”体系,便迅速碾压了与之逐鹿中原的其他各路枭雄。

END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猜你喜欢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