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通川客户端

新闻热线:0818-6086866 通川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18-6086866 邮箱: 619516370@qq.com

通川区:谱写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奋进华章

掌上达州 2020-11-03 10:18 4912

“有一个地方,它叫作北山乡,有那一位少年郎,他去到了北疆,在那大漠哨所旁,他写下了小白杨……”10月15日晚,一曲《再唱小白杨》响彻在中国文联2020年文艺扶贫原创歌曲演唱会现场,优美婉转的歌声,唤起了几代观众对于小白杨的情感记忆,也展现了通川在脱贫奔康路上的最美风采。《小白杨》作者梁上泉是达州市通川区北山镇人,在新的历史时期,词作者的家乡又栽下了小白杨,见证着北山镇、见证着通川人民决战脱贫攻坚、走向通达幸福的康庄大道这一特殊征程。

2014年以来,通川区按照中央、省、市脱贫攻坚重大决策部署,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紧紧围绕“在全市率先全面小康”目标,以“绣好一针一线、不漏一户一人”的工匠精神,举全区之力向贫困宣战。2018年8月,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通川区在达州市率先脱贫摘帽。今年3月,通川区被命名为2019年度四川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先进县(市、区)。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通川区建立健全监测预警机制,巩固提升脱贫成效,扎实筑牢防返贫堤坝,坚决打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收官之战。

脱贫奔康不等不靠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贫困户,曾经是通川区北山镇苏坪村村民张军头上摘不掉的“帽子”,在各级帮扶力量的关心帮助下,如今的张军不仅成功脱贫,还成为了当地一名致富带头人。

通川区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

多年前,一场疾病让张军的家庭陷入了困境。2014年,张军及其家庭成员经村级评议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面对困难,张军没有放弃,而是主动思变、敢想敢干,在家人的支持和各级扶贫力量的帮助下,自力更生,积极脱贫。2016年,张军开始在家尝试发展农业产业,先是种植中草药,后又开始养鱼、养猪。村里给他提供了产业发展周转资金、技术指导,并帮他协调小额信贷、拓宽销售渠道。有了产业项目的支持,张军一家很快脱贫。

2017年的苏坪村村委选举,张军被群众推选成为村委委员,这坚定了他带动村里贫困户“摘帽”脱贫致富奔康的决心。据了解,通过发展产业项目,张军前后带动贫困户13户、非贫困户30余户,帮助周边群众实现了增收致富。

通川区安云乡木龙村村民谢银锋在木龙村先后投资约200万元开办了金丰养殖场。他打造了2个绿色生态鱼塘,养殖场的用工,都是优先选用贫困户,他的养殖场,每天近30人上岗务工,仅这一项,贫困户每月至少有500元的收入。

鲜继琼是罗江镇高石社区4组人,常年在外务工。2017年,为了照顾孩子她毅然辞去了在上海的工作选择返乡,回到了家乡通川区罗江镇。鲜继琼在家闲了没几天,便决定“捡”起服装制作和加工的老本行,在罗江镇开了一家制衣厂。目前她的制衣厂有7名“小姐妹”,13台缝纫机,最大48岁,最小23岁,订单多的时候,大家每月能领3000元务工费。

困境中,用勤劳的双手擦亮生活的还有通川区青宁镇天断村64岁的贫困户李培林。近年来,通过扶贫小额信贷政策支持和扶贫干部的倾力帮扶,他不仅种植玉米和稻谷,还搞鱼塘和生猪养殖,日子越过越有劲头。青宁镇长梯村的贫困户鲁仕川通过申请扶贫小额信贷,获得了2万元启动资金,如今他搞起了养殖,每年能养150只鸡,日子渐渐有了起色……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的未来,一个个脱贫一线的创业故事,托起了脱贫路上的致富梦。

就业扶贫多点开花

贫困劳动力稳岗就业是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之举。近年来,通川区始终将贫困人口就业扶贫工作作为帮扶工作的重要一环,大力实施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扶贫载体吸纳就业、扶贫技能培训促进就业和公益性岗位开发安置就业,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形成就业扶贫长效机制。

“通川土货”展台

58岁的李成兵,是通川区蒲家镇凉水村的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受疫情、伤病等因素影响,难以在外务工的李成兵于今年6月返乡。在通川区贫困户就业动态监测下,返乡不久的李成兵被安排了贫困户公益性岗位。“有了兜底安置就业,再加上他到年龄可领取的养老保险金,基本可以保障其稳定就业增收。”通川区人社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与李成兵不同,家住金石镇高兴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张健选择自主创业。2017年,在外务工的张健回到家乡,在各级帮扶力量的帮助下,创办了达州市通川区张健种植专业合作社,主要从事青脆李、西瓜和跑山鸡等种养殖。实现脱贫致富的同时,还带动了周边贫困户就业增收。据介绍,目前合作社共吸纳20余名贫困户就业。为积极支持贫困户主动创业,通川区按照就业扶贫相关政策,为其进行创业指导,并发放创业补贴1万元,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奖励补助2万元。

今年以来,通川区出台了《通川区2020年贫困家庭技能培训和就业促进扶贫专项实施方案》等措施,通过区、乡、村三级联动机制,精准掌握贫困劳动力基本信息;宣传就业扶贫奖励补助政策,对就业困难的贫困户,给予职业介绍和公益性岗位兜底等就业援助服务;深化与经济发达地区劳务合作,加强“线上线下”联动招聘,打通贫困劳动力就业信息获取渠道;加大就业扶贫奖励补助政策兑现力度,鼓励贫困劳动力创业,引导扶贫载体吸纳就业;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实现精准兜底;分层实施就业扶贫培训,大力开展订单式、定向式技能培训,提高贫困劳动力就业率。通过积极落实各项就业扶贫优惠政策,有力保障了贫困户稳定增收。

截至目前,通川区投入就业扶贫资金596万元,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6875人,累计扶持23名贫困户成功创业,认定就业扶贫基地25个,就业扶贫车间5个,鼓励各类经营主体吸纳贫困户就业682人次,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707人,实现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至少一人就业。

消费扶贫以购代捐

通川区将消费、生产和流通精准对接,由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发力,积极打造“通川土货”品牌,提升电商站点效益,举办展销活动,构建线上线下,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消费新模式,让消费扶贫更加有质量,真正可持续。

通川区2020年就业扶贫“赶场天流动招聘会”

一是集成各乡镇特色农产品,打造“通川土货”区域公共品牌,统一品牌、统一设计、统一包装,制作各类农产品包装5万余个,对外统一使用“通川土货”品牌标识。二是建立“通川土货”微信销售平台,为各电商站点开通网店,对负责人进行“一对一”培训。三是建立“通川土货”省委党校专卖店和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专柜,在凰城一号居民小区等5个小区设立专柜定点销售“通川土货”,4个月实现销售额40余万元。四是举办通川脆李直播带货活动,浏览观看量100余万次,提升了通川脆李品牌影响力。同时,引导九千集、云桥等电商企业开展多期农特产品团购营销活动,累计销售额30余万元。五是积极与省级帮扶单位对接“通川土货”以购代扶工作,安云乡二龙村、佛岩村、战马村的农产品长年供不应求,并辐射带动了其余乡镇。2020年9月,送往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的农产品重达18吨、金额约13万元。

提升电商站点效益。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对销售农产品超过10万元的电商站点给予10%的奖励补助支持,组织电商企业赴11个乡镇召开电商站点运营工作推进会,对接农产品销售工作。建立农村电商站点运营销售群,搭建农产品批发市场客商、电商企业、物流企业、电商站点之间的信息沟通平台,实现农产品及时发布、及时洽谈、及时销售。目前,全区电商站点积极性大大提高,实现从原来的“等人收”向现在“找人买”的转变,凤北街道双鱼湖社区,复兴镇九龙社区,磐石镇谭家沟、盐井坝村,安云乡二龙村,双龙镇东岳庙村等一批电商站点运营效益明显。

在第十届秦巴交易会期间,组织34家企业80余种产品展示展销,创新推出“通川土货”展区,对各乡镇特色农产品进行宣传推广。组织参与东西部协作展销对接会,组织5家“四川扶贫”商标企业在广州参加“金秋购物助脱贫 四川扶贫产品销售”暨“扶贫832”四川产品采购对接会,共展出通川特色农副产品(四川扶贫标识产品)38个品种,累计实现线下销售62.73万元、线上销售187.28万元,现场签订采购协议金额480万元。截至目前,通过多种形式的展销对接累计实现销售扶贫产品金额8996.63万元,对促进全区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乡村产业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防返贫监测强化保障

脱贫摘帽之后,通川区制定了《达州市通川区防返贫监测机制实施方案》《达州市通川区防返贫基金管理办法(试行)》等方案和管理办法,创新构建“391”工作机制(三级齐动织密监测网络、九部门联动对标补短、一项基金救助保障兜底)切实巩固扶贫成果。

扶贫人员深入基层一线调查了解

家住通川区青宁镇红砖村的贫困户邱俊池,今年73岁,年迈多病、行动不便的他于2014年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防止其再次返贫,利用防返贫监测机制,分别于2018年给予其4550元、2020年给予其3000元资金帮扶,助其孙女于2019年顺利初中毕业,在政府和帮扶责任人的关心帮助下,目前一家人生活得到保障,对生活充满了希望。目前,全区共有84户254名脱贫人口和非贫困户纳入防返贫监测,先后发放防返贫基金24.33万元。

据了解,通川区以“391”工作机制强化“零”返贫保障,构建起三级防返贫监测网络,对标“一超六有”标准,对全区所有农业户籍人口中处于临界边缘、脱贫质量不高和因病、因灾、因突发事故等情况导致存在新致贫、返贫风险的非贫困户、脱贫户开展“收入、支出、六有”情况监测,精准锁定对象,及时发现致贫、返贫风险点。并对收集到的存在致贫返贫风险的对象,每月进行一次梳理汇总,形成监测对象台账,针对不同的风险点,区扶贫开发局、区民政局、区教科局等9个相关部门联合开展入户核查、专题会商、点球交办、对标施策、跟踪回访,按照“缺啥补啥、一事一策”的方式,对标“一超六有”进行补短补差,确保及时化解致贫返贫风险。此外,通川区设立了由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防返贫基金,通过社会捐赠、财政补充的方式,确保基金募资规模一般不低于100万元。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一曲《再唱小白杨》,唱出了通川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一棵又一棵小白杨根植在通川的康庄大道旁,见证着新时期美丽的通川故事。

评论 189

  • 海金 2020-11-23

    脱贫攻坚。

  • 张志强 2020-11-15

    👍

  • 么么 2020-11-14

    走向通达幸福的康庄大道这一特殊征程!

我要评论

猜你喜欢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