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通川客户端

新闻热线:0818-6086866 通川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18-6086866 邮箱: 619516370@qq.com

四川日报全媒体百县千村行|达州通川:提升乡村面貌、布局特色产业,达州通川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川观新闻 2020-10-29 09:48 12914

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为了更好的展示四川省各村县脱贫风采,川报全媒体中心开启《百县千村行》系列栏目,采访团一行深入田间地头,记录了无数乡镇的脱贫故事。

不久前,川报全媒体中心采访团一行走进通川磐石镇谭家沟村、磐石镇盐井坝村、青宁镇岩门村、碑庙镇石笋村等脱贫攻坚第一线,开展为期两天的深度新闻采访,收集通川脱贫奔康故事,全方位、多角度记录总结通川脱贫攻坚的生活实践和经验启示,传递脱贫攻坚中的通川力度、通川温度。

今天,让我们跟随川报记者的镜头,近距离探索通川区乡村里的脱贫攻坚故事:《百县千村行|达州通川第二期——提升乡村面貌、布局特色产业,达州通川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现在到处都是水泥路,下雨天走哪儿都不打脏鞋子。”9月21日晚7时许,达州市通川区南部的磐石镇,下了大半天的雨丝毫没有停的意思,天色已暗,盐井坝村吴家院子王自楷家中,灯光亮堂,多人谈笑声交织,村民刘家兴说起近年的变化很是兴奋,“放以前,泥巴路稀烂,没人出门。”



在北京务工10多年的刘家兴,近些年每年都要回来休假几次。“变化大,一次一个样。”说到劲头上,刘家兴扳着手指数:农房改造、厕所革命、解决水电问题、改梯田...房子美观,花草整得好,生活大变样。



这是通川区变化的一个切片。通川区认为:“高品质的脱贫攻坚就是乡村振兴”,在实施中“二合一”推进,提升乡村面貌、布局特色产业,全区2.58万余人全部退出贫困序列;今年3月,被首批命名为“四川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先进县”。


提升乡村面貌


“嫁人莫嫁盐井坝,稀饭和着盐巴下(吃)。”在盐井坝村曾经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上世纪90年代担任村干部的肖和瑞老人记得,他在任时三个村联合集资1.5万元修建村小、硬化公路、村办公室,多年也没能如愿。“2014年过后,这些迅速就整好了。”肖和瑞感慨万千。



这得益于老旧房屋改造等人居环境整治工程。走进吴家院子,只见硬化路平整,外墙刷着壁画,盆栽、花草种植错落有致,院落整洁,川东民居建筑风格沁人心脾....“距城里15公里,以前茅草路要一个小时,现在20分钟就到。”肖和瑞说。


无独有偶,邻村的谭家沟村村民也有深刻感受。易地扶贫搬迁后,亮堂的安置房与村道绘出一幅美丽的现代乡村画卷。



“以前村里很多男的娶不到媳妇的。有些在外面打工带回来结婚了,一两年就跑了。”村民直言,这里条件太差了,进城往返在路上就得一整天,碰上冬季白昼短,进城办事真的要“起早贪黑”。



位于通川区北部的碑庙镇石笋村,沥青路依山蜿蜒,5组李从如老人说,去场镇赶集,4元钱车费,“当场的时候随时有车,招手就停;日常需要用车,给司机打电话车就来了,非常方便。”


据了解,近两年通川区人居环境整治投入2亿余元,进行共整治110个院落4562户,已成功申报国家级传统院落4个、省级传统村落5个。道路方面,实现建制村组硬化率100%,同时成立公路养护队,对沿线环境进行清洁,作为村貌提升的重要内容。该区建制村228个,已投入金通客车50辆,实现建制村100%覆盖,提供预约响应式服务等,打通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



布局特色产业


乡村风貌打造、交通条件提升,成为不少农业企业选择到通川兴业的重要理由。从福建远道而来的苏氏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即是一例。


日前,该公司位于磐石镇新店社区的基地里,一排排红心火龙果顺着篱笆栅栏挂着,惹人喜爱,附近多个大棚内草莓苗刚刚种下。该公司总经理苏刚介绍,已经发展草莓、火龙果、桑葚、蜜桃等10余种品类共计1800多亩,“形成错峰销售,一年四季都有水果卖。”



该公司还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带动周边种植大户10余户、100余户农户种植草莓,形成草莓种植集群。


通川区发展产业不遗余力。位于蒲家镇的秦巴蓝莓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专门聘请、引进来自宝岛台湾的农业博士指导。今年6月,与浙川两省蓝莓龙头企业签订《全产业链乡村振兴项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引进优质品种“蓝莓1号”,预计到2025年,全区种植蓝莓3万亩左右,形成现代“蓝色经济”产业链。



通川区城郊凤北街道田家塝村的青脆李声名远播,早在2011年即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并迅速扩种至紧邻的张金村和插旗山村,三个村3700多亩土地种有青脆李3000亩。



“李树适于在500至700米海拔种植,我们在500米以上种植李树、500米以下种柑橘。”田家塝村支部书记王世华说,规模扩大后,三个村联合成立了达州市环凤脆李种植专业合作社,施行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等,合作社年产青脆李1800吨、产值1500万元,实现人均增收2500元。



通川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区5个街道、13个乡镇,已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园21个、特色产业基地39个,基本实现村村有产业、乡乡有园区,形成“一李两莓”(青脆李、草莓、蓝莓)为主、多产业并举的乡村产业格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评论 72

  • 一年之计 2023-11-09

    👍👍👍

  • 杜传书 2022-01-29

  • 知足常乐23080 2022-01-15

    👍

我要评论

猜你喜欢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